
多家奶粉企业接受国家发改委调查后,纷纷宣布降价细则,消费者的关注焦点也转移到终端市场是否落实。目前广州各大超市只有少数品牌已经降价,由于奶企调价体现在终端的周期较长,此次为求宽大处理,奶企不惜补贴终端以缩短降价周期。
少数品牌已降价
记者走访某大型超市,尽管只有惠氏奶粉的货架旁竖起了“降价啦”的标签,但美赞臣、雅培、贝因美等品牌也有不同程度的促销活动,如美赞臣整箱购买优惠100元、雅培满300元减30元等。
永旺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上周末,惠氏相关产品已降价;本周将会收到多美滋和美素佳儿的降价通知;雅培也已发出降价通知。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上周末,超市已经对惠氏、雅培的相关产品降价。百佳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上周末,已降价的只有最早发出公告的惠氏。
多美滋也透露了终端降价情况,天猫旗舰店、亚马逊等电商已降价。家乐福大部分门店和大润发部分门店已降价。乐友、丽家宝贝等13家母婴连锁店的大部分门店也已降价。
惠氏则表示,主要的电商渠道已下调惠氏产品价格,实体终端市场也正陆续到位。
谈判拉长降价周期
多美滋方面还透露,公司在降低出厂价的基础上,给予经销商一定补偿,从而使得降价能在短时内落实到零售终端。
此前有业内人士向媒体披露,一般经销商有30天库存,超市有20天~30天,部分乳企为抢在发改委处理意见出台前实现终端降价,不惜补贴经销商。此次降价奶企给经销商的补偿,可能高达一个月销量。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降价前,经销商、零售商都会与厂家就降价幅度与补偿进行谈判,这也是终端市场对降价反应较慢的原因之一。
某洋奶粉品牌相关人士表示,厂家发出降价通知后,会与经销商进行协商,还要帮助经销商与零售商沟通。
中外资格局难变
尽管对于国产奶粉业的扶持意图明显,但业内仍对国内奶业格局的改变持保留意见。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国内奶粉市场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的竞争实力还是相差甚远。其中,外资品牌占据了高端奶粉市场90%的市场份额,国产奶粉难以与之相抗衡。另一方面,洋奶粉价格的下调也会挤占部分国产奶粉的原有市场份额,因此该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国产乳业崛起还有待观察。
(记者 王颖)
8家奶企降价细则
品牌 降价产品或形式 降价幅度
美赞臣 主要产品 7%~15%
惠氏 部分产品 11%
美素佳儿 全线产品 5%
多美滋 主力产品 5%~20%
雅培 主力产品 4%~12%
贝因美 主要产品 5%~20%
合生元 积分赠送形式 11%
明治 珍爱系列 3%~7%
数据来源:记者采访与公开资料整理
奶粉经销渠道销售利润
奶粉企业各渠道
总提留18%~22%毛利润
总代理
提留10%~15%毛利润
各级经销商
每级提留10%~15%毛利润
商场、超市、母婴店终端
提留10%毛利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及媒体报道整理
链接
反垄断延伸至包装 利好液态奶发展
声势浩大的乳业整合,在波及原料奶供应商后,奶业整合的组合拳又延伸至上游包装环节。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宣布,对利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正式立案。
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包装企业,利乐包装消费者并不陌生。国内乳业巨头伊利、蒙牛的盒装以及枕装常温奶,使用的正是利乐包装。最常见的250ml的常温奶,2.5元左右的售价中,就有约0.22元的包装纸钱。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分析,由于利乐包装占据着国内液态奶包装50%以上市场份额,且与多家乳制品企业有合作,该调查势必会增加大多数乳企的选择权、减轻包装成本,利好国内液态奶企业的发展。
作者:王颖来源羊城地铁报)
相关新闻
- 13-07-16·8品牌奶粉实体店降价还需一至两周 电商率先降价
- 13-07-15·洋奶粉降价风还未吹到乌鲁木齐 买奶粉不妨多等几
- 13-07-15·洋奶粉降价诚意不够 零售端大规模降价迟迟未现
- 13-07-12·惠氏等洋奶粉5年来首次集体降价
- 13-07-11·河北市场惠氏、多美滋、合生元“洋奶粉”降价
- 13-07-11·进口奶粉争相降价佛山仅接到惠氏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