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过去,天才诗人不计其数。
唯有苏东坡,中国人提起便会温暖一笑,说我也想像他一样活着。
在我们心里,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但真实的苏东坡的人生充满许多矛盾和无奈。
达则金马玉堂为帝王的师傅,开府州郡为封疆的大吏;
穷则为大庾岭外的南荒逐客,桄榔林中食芋饮水的流人。
他见识过贵族门第里的骄奢淫乐,也体验过闾巷小民们的贫困和无助。
而他一生的曲折坎坷始于一场乌台诗案......
如果想一次性了解一个完整的苏东坡,我想跟你推荐一本“奇书”——
《苏东坡新传》
爱读苏诗者之众,评论书写苏轼的人,更有百家以上。
这本书凭什么脱颖而出?
这套书的作者李一冰是著名苏东坡研究者。李一冰用八年完成了这部史诗性的巨著。
全书共七十余万字,仅引用资料就多达数百种,整本书立体、全面展现了苏东坡的一生及北宋历史,堪称独一无二。
▲ 李一冰
但这并不是我推荐这套书的原因。
这本书最特别在于:
作者有着与苏轼相同的人生境遇:
一个人微言轻的职员,因为弹劾官员,遂入狱四年。
是的,李一冰为写《苏东坡新传》所做长达四年的准备工作,皆是在国民党的冤狱中完成!
李一冰之子李雍后来在采访中说道:
他用一生的坎坷来写作,要是和苏东坡讲他的人生经历,苏东坡会非常理解,都是过来人,非常相似。
正是出于对于苏东坡人生境遇的理解,李一冰先生才能对苏轼的诗词有着透彻的解读。
一冰先生写《苏传》,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
他看到的东坡是狱中狼狈至极的东坡、虎口余生出狱后的东坡;
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
李一冰先生认为:
苏轼的高文典论,常是披在外面的锦绣袍褂而已,不足尽以为据。
不能熟知他的经历,就不能充分了解苏诗;
不能充分了解苏诗,就无法触摸到东坡内心感情的脉搏。
而李一冰是经历过他的经历,触摸到苏轼诗心之人。
混写作圈的都知道,这个圈子里,写人物传记是有“潜规则”的:
同一人物,已有优秀传记时,后来人再写都颇有顾忌。
但 《苏东坡新传》出版在林语堂《苏东坡传》之后,却得到林语堂 “苏东坡的悲欢洒脱,被他说透了”的赞美。
学术考据扎实的书,往往晦涩难懂;
而那些轻松普及的书,又往往没有多少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李一冰先生这本《苏东坡新传》,好懂与智慧结合,将苏东坡的一生娓娓道来:
家世、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政敌、政治主张、为官政绩,苏轼的诗、画、字,以及生活的种种细节。
作家余秋雨更对这本书予以高度评价:
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
这本书在台湾已经出版近四十年,深受读者好评。
2006年和2013年,大陆出版方曾先后两次出版此书,皆已绝版。
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6,位居历代苏东坡传之首。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投射到当下的生活中。”
有人读此书,在苏东坡起起落落间的心境变化中获得启迪:
“它不止是传达阅读的乐趣,它更表明了,人与人之间可以形成什么样的牵系,活在艰险的人间,我们可以从何处得到勇气。”
有人从苏东坡父母的教育方式上得到领悟:
“我认为苏东坡的成就与爱读书的家风密不可分,父亲苏洵陪读陪考,给儿子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还有幼年苏轼读《范滂传》,程母对儿子说,既然你要做范滂,我又为何不能做范母?......”
有人看完更直言:“死后请把此书与我一同葬在墓里,我要再将它读上千遍”。
而我,每每工作不顺,心情不好时,总会把这本书翻出来。
读读苏东坡的故事,读着读着,便觉豁然开朗。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全新增订版《苏东坡新传》,对旧版进行了重新校勘。
修改了过往两版涉及人物、年号、地点、史实等等有失误的地方。
还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让我们有幸了解更多背后故事。
附录中还包括《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方便苏东坡爱好者对照、索引。
指导价 168 元
现优惠价 118元
01
人生缘何不快乐
只因未读苏东坡
当西方文明的光泽,隐遁在中世纪的幽暗里,中国则在宋代,迎来了自己的“文艺复兴”。
大学者陈寅恪先生曾经说,中国的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这个时代里,个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舒展,而所有艺术种类的变化,都在苏东坡的身上汇拢交织。
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方面,他位列“宋四家”;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
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选出12位,苏东坡位列其中。
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也是整个亚洲,唯一的一位。
苏东坡不像李白神仙般的飘逸,也不像范仲淹时刻忧心为国。
他就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却能从旷观中获得解脱。
被贬至黄州,他上能写《赤壁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感叹历史悲凉、人生无常。
▲ 苏轼《赤壁赋》
下能书《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从生计琐事中寻找乐趣。
他能在枯燥无味的路途中点出色彩。
阳春三月暴雨突至,大家没有斗笠和蓑衣,都惊呼着躲避,十分狼狈。
只有苏东坡没有闪躲。
没过多久,雨停了,在这急剧变化的阴晴里,被浇成落汤鸡的苏东坡,口中却悠然吟出一阙《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能在满目疮痍的日子里挑出快乐。
被贬至惠州时,身为罪官的苏东坡不敢与权贵争羊肉吃,只好买没人要的羊骨头。
他发挥手艺,先把骨头煮熟,倒点酒去腥,撒点盐接着烧烤,把羊骨头煮得嘎嘣脆。
写信给弟弟说:“这羊骨头能吃出蟹的味道,连身边的几条狗都嫉妒我了。”
而他穷困潦倒时做的羊脊骨,流传千年,竟成了现代的羊蝎子。
还能在面对人生怅惘时调节自己。
一个深秋的夜里,苏东坡与朋友畅饮,回到家的时候已是三更(凌晨),家里的仆人睡得很死,怎么敲门都不应。
一般人遇到敲门都不应,大概当场就会发火。
但苏东坡却觉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地方,任何事,此路走不通,转个方向,那路就更宽了。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在得意时与民同乐,在落魄时仍怡然自得。
苦中作乐,乐到忘了苦,这是千百年间,独属苏东坡的洒脱。
02
读懂苏东坡也就读懂了宋朝生活
苏东坡为官从政,不盲从、不追随。
提出“较量厉害 参用所长”,一切原则皆以是否有利于老百姓的生活为准。
他灭蝗、抗洪、治西湖、救孤儿,能力所及的事情,从不错过。
西湖,是杭州人的水源地。
但苏轼刚刚到杭州任职太守时,由于一直没有人整修,西湖里面长满了大量的水草,而且淤泥很多。
如果将淤泥全部挖出来,估计会堆积如山,在所有人都没有头绪的时候,苏轼想到了废物利用。
让人把淤泥都挖出来,甩到边上,筑成了一道堤,上面再种树。
一边挖着淤泥,另一边同时间就把堤建起来了。
无处安放的淤泥,筑成了一长堤,横跨西湖南北,堤上芙蓉杨柳、小桥亭阁,构成了西湖十景中著名的“苏堤春晓”。
为了让水草不再滋生,苏东坡还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岸边的湖面,租给民众种植菱角。
民众种菱角,就要清理这些杂草,自然而然就清理了湖泊。
老百姓还能通过种菱角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苏东坡在西湖中建了三座小石塔,严禁民众在这个区域内种植菱角。
小石塔后来逐渐演变为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映月”。
书中还有不少关于宋朝官场、生活的细节刻画。
可以说,在你阅读苏东坡的同时,一副关于宋朝官场、民间的巨幅景象,也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03
以诗词为主线
串起苏东坡的传奇人生
为东坡居士做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不说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珠玉在前,影响范围直达海内外。
对于读者来说,苏东坡虽远在千年以前,却也并不完全陌生。
我们在语文课本上了解过他“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在历史课本上看过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我们吃着东坡肉,吟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笑千年前的大文豪是这样的吃货。
再者,北宋迄今已千年,虽说苏东坡的相关史料很多。
但正史也好,野史也罢,如何梳理这浩瀚的史料?从中筛选出“正确”的内容?还原最立体的东坡居士?
这三个难题,在李一冰先生笔下似乎完全不是问题。
“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有无数标签,却难以被标签定义。
居高处时,为翰林学士,落低谷时,为狱中囚犯。
苏东坡的一生波澜曲折,在诗文中体现最为明显。
诗,是苏东坡的热爱,是他失意时的盔甲,也是他对抗生活的小确幸。
因此,李一冰先生先从苏诗研究入手,仔细挑选苏诗版本。
反复推敲每一首诗的背景和语境,辅以正史和宋人笔记、墓志铭等。
从碎片中还原成东坡居士坎坷一生的连续影像,让读者随着东坡的遭遇和心境浮沉。
你会看到一个和普通人一样,拥有七情六欲的苏轼。
开心时,他会说: “人间有味是清欢。”
失落时,他告诉自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沉湎往事难以自拔时,他会点醒自己: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也能看到一个“生活探索家”苏轼:在黄州,研制潮流菜式——东坡肉、蜂蜜酒……
在海南,和儿子一起造墨,差点把房子给烧了。
甚至还能看到他是现代网络词语的老祖师的影子。
苏东坡留下一千多封书信,短则十余字,长则百字,使用“呵呵”有四十多处。
“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
——《与陈季常》
更能惊讶的发现,他的思想非常超前。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讲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苏东坡却形容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早在几千年前,他就摒弃了阶级观念。
皇帝他可以陪,普通的百姓、农民甚至乞丐他也不见外,都能平等交往。
书中更有他与三朝元老欧阳修、和尚、道士乃至田间老妇交友畅言的经历。
如此种种,都是李一冰下苦功的结果。
也因此,我们有幸见到一个有血有肉,立体又鲜活的苏东坡。
04
历时8年 呕心沥血
不写一句没有根据的话
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也是李一冰的出生之地。
虽旅居海外多年,李一冰先生仍自称为杭人。
▲作者李一冰
作家张辉诚先生说:
“一冰先生写《苏传》,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他看到的东坡是狱中狼狈至极的东坡、虎口余生出狱后的东坡,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
这部煌煌七十万的传记,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论述苏东坡的人生。
而是在他的诗句中,在他无常的人生里,切实地感受苏东坡的心境。
这种颇有代入感的写作方式,大约和李一冰先生的个人经历无法分开——他曾经因为政治原因入狱数年。
李一冰为写《苏东坡新传》所做的准备工作长达四年,而这皆在国民党的冤狱中完成。
▲作者读书笔记
其子李雍后来回忆说:
“第一次去土城看守所看望父亲时,他托我买苏东坡诗集。狱中四年,他把苏诗两千多首背得滚瓜烂熟。出狱后,他决心撰写《苏东坡新传》,每天跑图书馆查原始资料、整理《苏轼年谱》等重要书籍,耗时8年,下足死工夫。”
因为有太多感情,李一冰对待《苏东坡新传》更显谨慎。
直言“不写一句没有根据的话。”
▲《苏东坡新传》手稿
在没有电脑的时代,李一冰在图书馆,一本一本查找资料,一笔一划亲自编订《苏轼年谱》。
并整理《东坡事类》等重要书籍,构建了可靠、丰富的资料。
如今《苏东坡新传》现存手稿,和李一冰遗物都被眉山三苏纪念馆悉数珍藏。
作为一个无名作家,能得此荣誉实属罕见,但也恰好说明了这部《苏东坡新传》确实值得一读。
05
典雅装帧
值得读 更值得收藏
· 封面
用了典雅与现代并行的装帧风格,护封采用纹理极强的手揉纸,粘贴斜切纹理温厚的环保油棉,并烫金印鉴。
· 纸张
扉页使用半透明犹如纸帘的帘影纸,若隐若现翻开后进入文本。
米白色纸张,看着很舒适,透着几分雅致。
· 印刷
《苏东坡新传》文前还收入四色彩插,采用100g细腻纯质纸印刷,直观展现苏东坡及其相关的画像、作品。
有网友评价这本书:
“论史料丰富真实性,完胜林语堂版本。论解读语言的深度,完胜王水照版本。论与东坡身受感同,完胜那无常人生。以后多读几遍,常读常新。”
在那个克己复礼的时代里,他活得自然,在一条满是荆棘的路途上,他过得自在。
闲来无事,读读苏东坡吧。
在这漫长人生中,有他为伴,定不孤单。
指导价 168 元
现特惠价 118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