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

近日,在第二届“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巡礼”暨“2022中国文旅和景城融合发展峰会”上,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发布“2022美丽中国样板”,我市斩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称号。

同时

我市推荐的

《生态宜 产业兴》案例

荣获“美丽中国绿色发展十佳案例”

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建设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支撑起这份沉甸甸荣誉的,是宜兴全市上下勇攀生态文明新高地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城市发展与治理的重要课题,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如今,一流的生态宜居环境已成为宜兴最引以为豪的金字招牌。

保护好山水“富矿”,让生态禀赋转化为宜居宜业的优势。

“水下森林”再现东西两氿、白云洞矿区由“残山剩水”蜕变为靓丽风景……眼下,绿色已成为陶都大地的主色调。为了更好地借“绿”生“金”,近年来,我市以“263”专项行动作为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持续做好生态污染“减法”和生态工程建设“加法”。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生态文明“加减法”的过程中,我市紧紧围绕治水、治气、治固废等重点,综合实施河湖生态清淤、重点河湖专项治理等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累计关停、治理到位3000余家“散乱污”企业,超额完成“减煤”“减化”任务。

与此同时,累计完成矿山环境治理项目60余个,平整复垦废弃地700余公顷,全面增强山体生态功能。在一系列的“组合拳”之下,宜兴的生态环境质量也节节攀高。去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成功取得连续三年“双达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3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率87.1%,太湖连续14年实现安全度夏。

一手强生态优势,一手创宜居环境。

近年来,我市着力做好“显山、露水、造园、植绿”四篇文章,高质高效推进城乡建设,让绿色资源“零距离”融入市民生活。在相继实施龙背山、铜官山等生态修复、植被改造工程,对南虹河、城南河、洑溪河等河道人文景观带进行系统治理的基础上,我市还从大处着手、从小处着眼,构建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街区生活公园—邻里口袋公园四级完整体系,建成各类公园近100个,改造近5万平方米林下空间。

与此同时,持续推动农村宜居度向城市看齐,推动建设27个村庄“美丽农居”、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累计创成15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5个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如今,一座座公园变身“绿肺”、一条条生态绿道环绕城乡,宜兴秀美灵动的城市形态跃然绿色画卷之上。

聚力打造最美“硬环境”的同时,更要做好“软保障”,才能让城市宜居度更具“含金量”。

今年5月,我市正式启动“政务服务进银行网点”,选择10家网点作为代办点,目前,已有387项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银行网点自助申报,切实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近年来,我市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的质量水平,其中,在住房保障方面,公平公正开展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去年累计发放廉租补贴34.5万元,惠及居民599户次。通过实施“助学、助医、助残、助困、助老和应急救助”六大救助,我市全年募集善款52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7万人。

为了保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我市还通过紧抓用工需求、人力资源关键两端,千方百计搭平台、促对接,去年全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4.1万个,实现就业3.3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眼下,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各类保障标准快步提升,优质均衡、覆盖全域、辐射周边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市宜居度愈发彰显。

珍惜荣誉再出发

乘势而上再提升

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我市将持续以滴水穿石的韧劲

全方位推进城市发展与治理

促进建与享的良性循环

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

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同时

不断托举出宜兴生态文明和

宜居城市建设的新精彩

记者:俞婕

编辑:君庆

部分图片来源:邵俊达 陈玉良 黄富民

点赞+在看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