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季节,天气炎热,由于气温和湿度的相继升高,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容易孳生、繁殖,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较差;此外,夏季昼长夜短,夜晚入睡不开空调则令人辗转难眠,白天、晚上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加之各种冷饮、瓜果及生冷食物陆续上市,夏季也成为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较多,大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 手足口病。 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 型和Cox A16型,5至7月为高发季节。
- 疱疹性咽颊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同一患病幼儿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 甲型肝炎。 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
-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的菌血症与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
SUMMER
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
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严重的可以导致脱水,极个别病例甚至有生命危险。
肠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
- 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 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 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再传给别人。
发生腹泻怎么办
- 不提倡禁食禁水,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症状好转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 如果腹泻病情不重,一般通过调整饮食、休息、对症治疗,2~3天内症状即可改善;腹泻严重者,尤其出现脱水症状的,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 脱水是腹泻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为防止脱水,应多饮一些糖盐水,最好到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已发生脱水或者严重呕吐不能饮水的病人,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嘱采取静脉补液等治疗措施。
如何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而且要用肥皂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清洗。做到勤洗澡、勤换衣。
- 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喝凉水、不洁之水,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尤其是放在冰箱里保存的食物,一定要蒸煮热透再食用。
- 生吃果蔬要洗净。最好用专用洗涤剂清洗。要延长清洗浸泡时间,先用洗涤剂水浸泡20分钟,然后再用水清洗几次以彻底清除残留农药。
- 严禁使用“四无”食品。即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产品,把好食品的采购及验收关。
- 尽量减少与与腹泻病人的接触。如果身边有肠道传染病患者时要及时进行隔离。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处理好,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 接种疫苗。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部分资料来自北京疾控、厦门疾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