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霉变及霉菌毒素那些事儿

玉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也是动物食品中最重要的能量饲料来源之一,全世界年产近5亿吨,中国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占总产量的20%左右。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与认知,中国是玉米霉菌毒素污染的重灾国,原因是我们对霉菌生长条件认识不足。在玉米收获季节由于天气多雨、潮湿的原因,造成部分玉米发霉变质,甚至在未收获时就发生了隐性变质,或者由于晾晒和贮存条件的原因导致二次霉菌毒素污染,使用霉菌毒素污染的玉米加工的动物食品会给动物带来严重危害,智造精品的动物食品必须使用精品的新鲜无污染原料,所以玉米的霉菌毒素污染防控工作在饲料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玉米为什么容易发霉

1、玉米胚大

玉米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2%,因其唿吸强度大,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容易酸败。据实验,正常玉米的唿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唿吸强度大8—11倍;玉米胚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感染大量的微生物,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它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含有整粒77%——89%的脂肪,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脂肪容易产生酸败,致使胚变色变味,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丧失发芽能力。

2、原始水分大

一般新收获玉米的水分在20%——35%,而由于秋雨连绵,玉米难以充分干燥,自然也就增大了玉米的生理活性,使储藏稳定性大大降低,极易导致霉变。

3、易感染虫害

因玉米胚部富含营养,并有甜味,可溶性糖含量较大,所以很易感染虫害,这又加快了玉米发霉变质的程度。

二、霉变玉米有何危害

1、霉菌生长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氧气及能源。当湿度大于85%,温度高于25℃时,霉菌就会大量迅速生长,并产生毒素。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伏马霉素及呕吐霉素等。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改变饲料的营养组分,降低动物对养分的利用,使养分利用率最少下降10%;

B、造成畜禽采食量减少、呕吐,甚至拒食饲料;

C、生长缓慢和饲料利用率降低;

D、种畜禽生殖系统破坏、繁殖力低下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E、免疫抑制,畜禽抗病能力下降;

F、中毒严重者导致孕畜流产,甚至死亡。

2、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它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生产性能,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黄曲霉毒素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生育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贫血等。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够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而且还使牛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是诱发动物肝癌的重要原因。

3、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

它是一种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含1~5mg/kg浓度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可引起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外阴阴道炎,其特征为外阴和阴道肿胀和水肿,早熟性乳房发育,常发生里急后重,偶而导致直肠脱垂。公猪接触玉米赤霉烯酮后包皮增大,青年公猪性欲降低,睾丸变小。

4、主要的霉菌毒素及其毒性。见下表

当下,高温频频来袭,湿度也节节攀升,在这样高温高湿双重夹击的天气条件下,饲料生产企业该如何保存好饲料原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般而言,饲料原料在贮存过程中导致原料恶化变质的因素有很多,综合分析可包括原料水分、贮藏温湿度、异物杂质、脂肪含量、昆虫和霉菌,以及贮存设施条件等。

1、原料水分影响

原料的水分不能太高,控制原料含水量,保持环境干燥 ,一般要求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不能超过13%,对含水量超标的饲料原料应及时晒干。贮存原料的仓库应通风、阴凉、干燥、地势高,底部要用木板架撑隔,袋装原料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4层。对贮存较久的原料要定期进行水分监测,含水量超标的应及时采取措施。品管部要对原料多观注、勤盘查,必要时进行倒垛处理。

2、温度湿度和杂质的影响

在谷物原料贮存过程中环境温度和湿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原料的质量,二者同时升高,原料破坏现象可在短时间发生并快速蔓延,对原料的品质造成极大的破坏。玉米、小麦等谷物类原料在贮存过程中可产生热、二氧化碳和水分。通常,谷物水分含量与其唿吸作用有关,干燥和干净的谷物唿吸速率低,水分大和脏的谷物唿吸速率高。因此,洁净度差、湿度高的谷物如玉米、小麦等容易产生较大量的热量和水分,以至引发原料自身品质的严重破坏。对于筒仓玉米,要及时安排人员下仓检查,并不时关注筒仓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如果个别点温差较大,要及时进行通风。

3、较高脂肪含量影响

在贮存过程中易发生氧化,环境温度越高,脂肪的氧化分解作用越强烈。氧化过程会使饲料酸败,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饲料本身温度升高。在盘存过程中加强对脂肪高的原料的重点关注:如肉粉、肉骨粉、鱼粉、膨化大豆等原料。在必要时适当添加防霉剂和抗氧化剂。

4、昆虫和霉菌影响

霉菌污染的原料会使饲料变质和产生毒素引起动物中毒。黄曲霉毒素是一组毒性强,且有致癌作用的黄曲霉代谢产物。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饲料的污染程度高于其他真菌毒素。玉米、花生饼、葵花饼、棉籽饼、膨化玉米等饲料原料易感染黄曲霉。在贮存这些饲料时应特别注意饲料本身的含水量和环境温、湿度,严防霉菌的发生。不时清理洒漏的饲料原料,保持贮存场地的清洁卫生。

动物蛋白质类原料如肉骨粉、鱼粉、骨粉等极易染菌和生虫,影响其营养效果。这类饲料一般采用塑料袋贮存较好。为防止受潮发热霉变,用塑料袋装好后封严,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期间要勤检查温度,如有发热现象要及时处理。

饲料原料降温具体措施有以下2种:

①原料转存,把受热的原料从原来的仓库转移到另一仓库,在转移过程中散热。

②原料通风,把定向的自然风或冷风通入料仓而使物料降温。

5、其它注意事项

饲料原料在贮存过程中必须严格限制湿度,如超过允许的上限,需对原料进行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处理。在贮存环境昼夜温度变化程度较大时,雨水渗漏是造成原料受潮的另一原因。所以保持库房内的干燥、通风成为贮存的重中之重。当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小于15%,温度低于20℃时,原料品质相对容易控制,所以源头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加快原料周转,尽量缩短原料贮存时间。

加强管理贮存场地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场地上的废弃物减少害虫、微生物滋生的环境,采取有效的灭鼠的措施。

霉菌毒素产生条件五要素

1.原料生物性因素

即大部分植物原料的生物学属性改变,或品系改良天然抗病力的下降,导致霉菌毒素的产生和污染。例如玉米、小麦、燕麦、大麦、花生等最易滋生9~10种霉菌毒素;大米、高粱易滋生4~5种霉菌毒素;大豆、棉花等易滋生1~2种霉菌毒素。目前我国主要种植的各种玉米尚无抗霉菌毒素品系。

2.原料种植过程中的因素

多大数谷物在田间种植期间如果遇到干旱、洪涝的恶劣气候均会产生霉菌毒素。例如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历播种、分叶、拔节、抽雄、灌浆、乳熟、结实等不同阶段,尤其在后三个阶段期间非常容易因天气变化导致在田间发生霉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根据毒素污染的阶段将霉菌毒素分为田间毒素和仓储毒素两类。

3.原料收获过程中的因素

谷物未完全成熟、机械磨损,昆虫鼠害损伤等均易造成霉菌毒素污染。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 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

4.饲料及原料生产储存过程中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霉菌的孢子总是常规存在于饲料及原料之中,等待适宜温度和湿度,进而萌发并代谢出霉菌毒素。因此在饲料及原料的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的控制尤其关键。通常玉米的水分含量超过14%,饼粕类水分超过12%即非常容易产生霉菌毒素。另外一个常知的因素温度也会让我们产生误解而犯下错误,大部分霉菌繁殖最佳温度是 25~35 ℃,但是人们忽略的是低温0~10℃同样会有霉菌的繁殖,例如黄曲霉毒素在潮热的环境下容易产生,而像呕吐毒素在0℃就可以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在10℃时就可以产生。因此产自于北方的谷物原料中一样经常含有霉菌毒素的污染,只是霉菌毒素的种类不同于来自南方的原料。

5.饲料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的因素

饲料厂产品库内堆积、运输到养殖场的装载环节、养殖场的场内存放、畜舍饲喂系统的再污染等因素造成了霉菌毒素的二次污染问题,这也需要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共同重视。

来源:饲料技术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