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发现之旅,探寻青城山的武功“秘笈”

又见都江堰ID:youjiandjy

雪山里的公园城市,又见都江堰一切美好......

青城武术发源于都江堰市青城山,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武术的主要门派之一,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 2021年,青城武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武术的特点是长短兼施、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不使蛮力,以通脉练气为基本功,武学理论与道学思想相通。尤以功法、剑术和拳术见长。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

其发源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既是古代蜀人崇拜的神山,又是中国道教的发样地、祖山,道学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作为先秦游侠方士和道教修炼主要内容的武术,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

传说上古轩辕黄帝曾在青城山向宁封子学习轻功“龙跷飞腾”术;《汉天师世家》记载张天师在青城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妙及养神轻身之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描写的“梅山七圣”均为青城山习武道士,其中“灵化真人”徐佐卿、“精进真人” 古强是唐代名道。

青城名道杜光庭创作的《虬髯客传》,是中国新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青城武术发挥了扶危济困、伸张正义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在武术界向来有“回水沱”之称,道、佛及民间不同武术流派在青城山交流、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青城地域武学文化,其中便包括以拳术为主的青城派。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

都江堰市于1913年成立“灌县武士会”,1930年成立 “国术馆”,1983年成立青城武术协会,1985年成立青城武馆,1999年成立青城武术学会(后更名“青城武术文化研究会”),其他如“道君精武馆”“四川青城功夫研究会”等组织也于20 世纪90年代先后成立。青城武术传播20余个国家和地区,单在都江堰市就有万人以上习青城武术或以其作为强身健体的群众性活动。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武术上可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道教丹道“外活四体,内活经络,修命强身”的功法,是促进青城武术发展的缘起。至唐宋时期,青城山道教、佛教炽盛,道、佛中皆有大量习武之人,并带动了以青城山为中心的民间武术的发达。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武术不是单个门派或单个技艺,而是以青城山为中心的各门派武术的总称,从古至今,青城武术至少有10余种流派,最为代表性的有“青城派”“绿林派”“黄林派”等三个流派。

图据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武术包含青城静功、青城黑虎拳、三十六式青城太极、青城追风匕首四种经典功法,历经千年发展,现已形成富有道教文化底蕴,集养生、修行、击技、演练于一体的武学体系。

基 本 内 容

内外功法:静功、十三太保功、健身十八法、玄门太极长生功、盘功、太子劲、混元气功、铁汉碑、筋经内丹功、六合内功、七盘功、健身延寿功。

图①据青城山都江堰

练功器械:麻圈、枕头包,三角包、吊包、手包、砂桶、五轮桩、草龙桩、梅花桩、单鞭劲、天地滑子、石牛、石袋、沙简、太极球、九宫桩等。

掌法:铁砂掌、朱砂掌、毒药掌、毒砂掌、劈空掌、绵掌、八卦掌等。

拳术: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火龙滚、梅花拳、七星拳、 天罡拳、洪拳、二路洪拳、五虎下西川、绿林小手、绿林豹拳、太子游四门、猴拳、青龙拳、醉八仙、二十八宿、小神拳、太极拳、六通拳等。

器械:八母枪、梅花点石枪、 紫虹剑、 龙虎剑、鸾凤剑、七星剑、 清风剑、八仙剑、飞剑、十三剑、二十四剑、一百零八串剑、阴把八方剑、无极剑、雌雄剑、白虎鞭、黑虎鞭、追风匕首、 双卡、双刀、双锤、双斧、双钺、凤凰轮、背箭、足箭、伞、筷子,铁针、拂尘等。

图②折耳兔摄

技击:大极散手、缠手,大极翻花拳、十二时辰点穴术、十二残手、十二死手、串子十八手,三十六路大擒拿、三十六绝手、 六十点穴术、空手入白刃,朴刀对棍等。

价 值

历史价值:青城武术保留下了大量道教养生功法,也形成了数千年武脉不断的历史和有关传说、典籍。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青城山及川西平原的古代历史,研究古蜀文化发展、道教、道学文化以及青城武术所含民族心理和价值取向都有重要的意义。

折耳兔摄

文化价值:青城武术是在先秦以前就形成的游侠方士文化和道教创立后不断发展的丹道修炼的道教文化观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对于今天研究生命科学、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都有重要的价值。

四海摄

青城武术作为“青城派”丹法的表现形式之一, 不但能使我们直观感受到神秘丹道文化的内容,也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

科学价值:青城武术是从道教丹道修炼的按摩、导引发展而来的,早期的“龙跷飞腾”术等,都是从模仿身健体壮、充满生命活力的动物动作的“五禽戏”而来的,并逐步发展到人体自身生命探索的“气功”等健身强体、延长生命的运动。青城武术包含了大量对生命现象具有科学价值的实验与求索,对于今天我们关注生命与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编按: 文据《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有删改。(图据青城山都江堰、折耳兔、四海等,在此表示感谢!)

主 管: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 办:都江堰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董 柳、代 阳

值班编辑:彭利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