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校尉美术内蒙校区 | 世界名画欣赏:法利塞人和税吏的寓言

Bernard Pietersz Fabritius

巴伦特·法布里修斯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学生。他一生画过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画作。其中代表作有《法利塞人和公众》《拉匝禄和穷人》《施洗若翰的诞生》《牧羊人的崇拜》《浪子回头》《百夫长科尼利厄斯发送信使给伯多禄宗徒》等作品。

NO.01.画家生平

巴伦特·法布里修斯(Barent,亦称:Bernard Pietersz Fabritius 1624年11月16日-1673年10月20日)他出生在荷兰北部的米登贝姆斯特,是彼得·卡尔兹斯的儿子。他和哥哥约翰斯还有弟弟卡尔法比布里提斯一起和伦学习绘画。巴伦特是一个绘制圣经故事、神话和历史的场面,人物肖像的画家。

大约在1643年他跟着哥哥到阿姆斯特丹和老师伦勃朗学习绘画,他早期的作品深受伦勃朗的的影响。从1652年代,他的画作开始走近他哥哥约翰斯的画作风格,没有达到他们。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画作风格。1658年,他在米登比姆斯特和阿姆斯特丹两个地方奔忙工作。1663随后再次在莱顿短暂停留,再次回到家乡阿姆斯特丹,并于1673 10月20日在阿姆斯特丹去世。

NO.02.画作解析

The parable of the Pharisees and tax collectors prayingBaren

巴伦特这幅《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中,整部作品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在干净整洁的罗马建筑会堂,在大理石柱的中间是一个身穿古铜色长袍的法利塞面对两根蜡烛祈祷,他抬着头眯着眼,摇摆着两只手臂仿佛在表演,右手捂胸,左手指指画画,并不像在祈祷,却像在一件一件的自我表白,表现自己没完没了的功劳。而站在廊柱下的税吏,却虔诚的双手合拢,低头反省自认罪恶深重。

画的右侧在白云蓝天和村庄的背景下,是祈祷之后,走出会堂的税吏,他虽然离开祈祷之所,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从他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到,他仍在为自己曾犯下的罪而追悔莫及,而他的头顶却有一位天使,可以护佑他在新的一天勉励躲避犯罪的机会。画的左侧在天空和金色拱顶的会堂附属建筑中,是走出会堂的法利塞人,他面貌庄重双手交叉对观者,一副洋洋得意的表情,对这迎面走来的主仆两人,而在他们的头顶是一只飞翔的撒殚,一个人有牠相伴,怎么会有好的果子呢?

NO.03.画作背景

本画出自《新约》“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的故事:耶稣也向几个自充为义人,而轻视他人的人,设了这个比喻:“有两个人上圣殿去祈祷:一个是法利塞人,另一个是税吏。那个法利塞人立着,心里这样祈祷:天主,我感谢你,因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每周两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献十分之一。那个税吏却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罢!我告诉你们:这人下去,到他家里,成了正义的,而那个人却不然。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路18:9-14)

NO.04.画作意义

祈祷是提升自己的灵魂到主台前,或向祂恳求一些合宜的恩惠。从内心与祂交流,包括对祈求、赞美、感谢、悔罪的行为。我们每天都要祈祷,也明白祈祷的意义和效果。但耶稣的这个比喻,通过两个人不同的祈祷,让人明白应该用什么样的精神祈祷。

(1)法利塞人的祈祷

比喻中的法利塞人,首先说到自己禁戒的一些恶行,然后又说到自己从事的一些虔诚的行为。律法规定的禁食,一年只有一次,就是在赎罪日的时候,所以,他一个礼拜禁食两次是超出要求范围的行为,虔诚人禁食的习惯经常都是超过律法所要求的。这个法利塞人论到他自己的这些话绝对都是真的,但祈祷的心灵却完全错了,其中既没有罪恶感,也没有需要感,更没有谦卑倚靠的感觉,他除了一开始时提到天主以外,他再也没有提及,但他自己却从未离开整个画面。所以说,他的麻烦不是说他在路上走得不够远,麻烦的是他根本就走错路了。

法利塞人不是真的向主祈祷,他只是向自己祈祷。真正的祈祷,只是献给祂,并且是唯独祂。而这个法利塞他的祈祷是从骄傲的心灵发出的。首先,骄傲的人不可能做到真正祈祷的。天上的门槛低到除了以膝代步的,绝不能够进去。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受原罪的遗传,每个人都免不了七罪宗的倾向和影响。而且,人生下来就是为了赎罪。人中有谦卑的认识自己的渺小和脆弱,认识到没有别的方式可以躲避远离罪与耻, 再没有别的,唯独是主你祂。其次,轻看同胞的人是不可能祈祷的。在祈祷里,我们不把自己高举于别人之上。我们要审视自己,我们只是罪恶、苦难、忧伤、卑微的人群中的一员,都需要跪在祂怜悯的宝座前。

(2)税吏的祈祷

比喻中的税吏,他只是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祈求。如果说他的祈祷是谦卑的,还远远不够,因为他在不断的说:“可怜我这个罪人罢!”就好像他不只是一个罪人,而是罪人中之罪人。

他的恳求是出自心灵的谦卑和忏悔。为此,耶稣说:“这人下去,到他家里,成了正义的”换言之,他被神所接纳,而法利赛人则完全不蒙悦纳。税吏回家去算为义了,被当作义人看待。所以祂最后说:“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也就是说那谦卑寻求祂怜悯的悔改罪人,必能找到。

今天祂却通过这个比喻警告我们:人看外表,而天主看人心。《德训篇》所说的“上主是审判者,决不偏袒”。从心理学和灵修学的角度讲,一个喜欢自我表现和判断他人的人,往往是外强中干之人,总是将目光投向身外之物,极易忽略内在生命的成长和整合。这正是法利塞人和税吏回家后有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我常常自省吗?我对自己的认识程度有多高?我有没有“自以为是”“自以为义”却浑然不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