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教育学重点】第三章: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第三章: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1.人的发展的概念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个体的发展。所谓人的个体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即身心两方面的发展。其中,生理发展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是指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人的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共同构成人的发展的统一体。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关于人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内发论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如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柏拉图认为“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奥地利的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

(二)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华生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外铄论观点又称环境决定论、经验论等。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新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的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

3.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顺序性

1.顺序性规律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的特性。在正常情况下,个体之间的速度会有差异,但发展的顺序不会颠倒,发展阶段也不会逾越,更不会逆向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表现为个体生命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顺序性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阶段性

1.阶段性规律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中由质变引起的阶段性特征。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七个阶段。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的大方面在各阶段都是相同的,都包括身心两大方面,只不过身心各方面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大小、强弱、多少等程度的区别;二是前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对后一阶段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2.阶段性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不均衡性

1.不均衡性规律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个体发展具有的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现出时快时慢、有早有迟的特点。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在同一方面的发展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不均衡。第二,同一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2.不均衡性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一是要紧紧地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使其得到充分的、最佳的发展。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二是不要错过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否则难以弥补。

(四)互补性

1.互补性规律的概念

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第二,身体机能与心理机能的互补。第三,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着互补。

2.互补性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做到:一是要树立信心;二是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五)个别差异性

1.个别差异性规律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发展之间的差别性。同一年龄阶段的每个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除了有共同的、典型的特征之外,都还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点,这称为个别差异。

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可分为外部差异和内部差异。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二是不同儿童的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三是不同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2.个别差异性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

4.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一)遗传决定论

1.主要观点

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

2.代表人物

1869年,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高尔顿著有《遗传的天才》。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主张“复演说”。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人的本性生来是善良的,人生来就有所谓的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良知”。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生性好利、好嫉妒、好声色、好争斗,这是生来就具有的本性。

民间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他突出了“先天”“命定”性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也可划归遗传决定论者一派。

(二)环境决定论

1.主要观点

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果,确信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起着决定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养育论”。

2.代表人物

洛克的“白板说”。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三)二因素论

1.主要观点

二因素论肯定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认为两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2.代表人物

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中明确提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也提出“相乘说”,即认为一个人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23年教招课程双十二特惠

超值优惠不容错过

上课安排

01

早上8:00-8:50

华公督学老师会在7:50前蹲守在教室,统计各班人数是否到齐,没有及时签到的将会电话联系!睡懒觉什么的不存在!

人员到齐后将会由督学开始早自习的学习计划,背书,默写。根据每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每日登记

02

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一天的课程的开启

尽管老师的课程充满激情,但还是有部分同学会在课堂上开小差(溜神打瞌睡,聊天什么的),这个时候随堂督学老师将会及时进行提醒,教招人怎么能够开小差呢?

03

晚上18:30-21:30

晚自习的回顾

复习一天的课程,督学老师将会从: 抽背、默写、刷题等几个方面入手

同样跟早自习一样, 每日任务跟踪分组记录,当日任务未完成,督学老师可不会放你走的哟~

学习环境

学员风采

22年华公携程教师上岸光荣榜

华公刘老师

华公天天老师

华公麦芽老师

华公钟老师

华公啾啾老师

华公毛毛老师

华公飞飞老师

华公羊羊老师

华公星星老师

微信公众号:华公携程教师

微博:@华公携程教师培训学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