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心理学史著名的大神们,对心理学的热爱又多了几分!

在心理学历史上,奇人异事甚多。时代的滚滚车轮中,有那么一群领路人前赴后继,用自己的毕生心血致力心理学的研究,

让心理学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方法,让这门年轻学科有了筋骨和血肉。

01“一言不合就开车”——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闪光点: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社会最知名的心理学家,

学心理学绕不开他。

何门何派: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短评:

业界大佬,创意十足。

受尽误解也备受宠爱。

有点小心眼儿,容不得批评。

颜值指数: ★★★★

矛盾指数: ★★★★

怪癖指数: ★★★★★

严肃指数: ★★★★★

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从未停止对弗洛伊德和他的理论的探讨与争议。

弗洛依德还是个老烟民,酷爱雪茄,一天要抽二十多支,直到最后得了口腔癌才不得不戒烟。我们现在看到弗的许多照片和蜡像也是一副叼着烟斗又枯又拽的样子。

依据他自己的理论,爱抽烟的人是因为在婴儿时期,未能充分吸吮母亲的乳汁,导致口唇期没有过渡好。因此,长大后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就以吸烟的方式来满足欲望。

他还认为,热衷于发言的人,也属于口唇期没过渡好。小时候奶吃得有问题,所以现在爱表达,且容易自恋;

至于那些从不发言的人,弗洛伊德认为他们属于肛门期没过渡好。小时候控制大小便有问题,所以现在不爱表现自己,有很强的的防御心理。

02“斜杠青年”—— 华生

约翰·华生(1878—1958)

何门何派:

行为主义创立者

闪光点:

只谈行为,不讲意识。

年纪轻轻当上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短评:

英俊的教授,叛逆的学者。

师生恋的受益者与受害人。

从心理学到广告界,

到哪里都光彩照人。

颜值指数:★★★★★

行动指数:★★★★★

任性指数:★★★★★

跨界指数:★★★★★

“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创造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

这是华生最具野心,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一句话,是环境决定论的“指定用语”。

华生曾做过一个惊世骇俗的关于婴儿恐惧的心理实验,实验中那个孩子叫小艾伯特,才11个月大。

华生在婴儿面前放了一只小白鼠,婴儿要摸,华生在后面哐当敲铁棒,把孩子吓哭。如此反复几次后,孩子一见白鼠就哭。

后来不只是白鼠,他见着兔子、狗、毛大衣、甚至见到圣诞老人的白胡子,都会哭。这证明,恐惧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习得的。

作为芝加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颜值爆表的华生获得了很多女学生的青睐。他的两次婚姻,都是师生恋,第一任老婆在课堂上给他写情书,顺利拿下华生。

后来,婴儿恐惧实验的女助手,和华生暗生情愫,华生最终离婚娶了这名女学生。

华生和女助手的桃色事件,在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各种媒体对此口诛笔伐。华生也因此声名狼藉,离开了心理学界,跨行开始做广告。

03“虐待狂”——斯金纳

B. F.斯金纳(1904—1990)

闪光点: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

斯金纳箱的发明人,

建构了从基础到应用的一系列研究范式。

何门何派:

行为主义的大师和旗手

短评:

典型的学究,做事认真有条理,

文笔好,手艺好,活得久。

颜值指数:★★★

怪癖指数:★★★★★

神话指数:★★★★★

传播指数:★★★★★

斯金纳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长大,他有两大爱好:一是手工制作,搞各种小发明小创造;二是“折腾”小动物,捕鱼捉青蛙,逮蛇玩蜥蜴……

他设计了著名的斯金纳箱,以此进行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这个实验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在箱内放进一只白鼠,设置一杠杆或按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白鼠在箱内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按键时,就会有食物掉进箱内。

显然,为了得到食物,白鼠会按压杠杆。

斯金纳第一次上电视,就语出惊人:“如果在烧掉自己孩子、还是自己的书籍之间做出选择,我愿意先烧掉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 结果各家电视台就不断邀请他,斯金纳导出混个脸熟,结果就火了。

04“正能量青年”——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

闪光点:

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何门何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

短评:

马斯洛心理学是

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

颜值指数:★★★

戏剧指数:★★★★★

慈父指数:★★★★★

传播指数:★★★★★

马斯洛的父母是近亲结婚,优生没做好,所以小马长得不好看,小时候很自卑。

小马爸爸还火上浇油,阴阳怪气地说:“你们见过比他丑的孩子吗?”

他的家庭氛围不好,就连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也不喜欢犹太人。但是后来,马斯洛提出了非常温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大家都耳熟能详: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高峰体验……

尤其这个需求层次论,太牛了!心理学导论中要讲它,心理学史要讲它,教育心理学要讲它,管理心理学要讲它……心理学永远绕不开。

05“好好先生”——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1902—1987)

闪光点:

一心一意搞咨询,

来访者中心、非指导性心理治疗的倡议者

获美国心理协会第一届杰出科学贡献奖

何门何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短评:

博士没念完就去做咨询,

最终获得学界认可,

成为咨询师的代言人。

颜值指数:★★★

美好指数:★★★★★

孤独指数:★★★

传播指数:★★★★★

小时候奇葩父母管得太严,不允许小罗与人打交道,又因为家住农庄,也见不着什么人。小罗平时只能读读书,和动植物做朋友。

后来,进入心理学界,他就发展了“来访者中心疗法”。在这种咨询治疗中,主要是来访者说话,咨询师不用多说话。

罗杰斯认为,咨询时应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以助人自助。但在这种咨询中,咨询师一般也不会给你什么具体意见了。

很多人认为,学罗杰斯这种心理咨询策略最爽了,自己不用说什么话,主要听来访者讲故事,然后……就收可以收咨询费。

其实也没那么简单,罗杰斯注重的是,以来访者为中心,强调倾听。

心理学家们的这些轶事,或搞笑、或迷惑,但正是因为了解故事的存在,我们才能走着前辈走过的路,对这个领域充满探索精神,不断发掘出新的东西,毕竟我们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