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临沧非遗|耿马非遗手工艺品

翁达佤族藤篾鼓凳

藤篾鼓凳编织工艺是勐撒镇翁达村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也是翁达村佤族的民族特色产业,历史上曾是指定给土司、管家奉送的贡品。

藤蔑鼓凳既是生活用品,又是集观赏、适用、保健功效为一体,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置放家中更是一件难得的民族民间工艺品。

藤蔑鼓凳加工技术精湛,制作工艺精美。鼓凳整体结构坚固,经久耐用,外形美观大方,内在实用方便,凳面图案编织多样、富有弹性,久坐不会腰酸背疼,常坐可预防和治疗膀光炎和尿结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购买藤蔑鼓凳置放在家中作用餐凳子或作为民族工艺品收藏。‍

传承人及产品咨询联系人

莫牙蒲葵扇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提到扇子,人们必然想到——孟定莫牙蒲葵扇。

孟定莫牙寨,因盛产蒲葵叶,用以制作扇子而闻名。蒲葵扇经久耐用,不仅可扇凉,还可作为精美工艺品收藏,一直以来都受到当地群众和游客的喜爱,凡游客到耿马孟定多买之作为纪念品馈赠亲友。

蒲葵叶有形状薄、韧性好、耐折等特点,莫牙蒲葵扇制作流程包含采料、削料、晒料、泡料、编织、压制六道工序。

2005年被耿马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人及产品咨询联系人

傣族漆器

傣家人爱竹、用竹,并擅长竹编技艺。几乎所有竹编的器具,都可以在傣族艺人的巧手中变成漂亮的漆器。竹编漆器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方,图案美观,种类繁多,是传统的实用工具。其中以撒毫、笆萝、饭盒、槟榔盒、供桌的漆器工艺技术最有代表性。

撒毫,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提箩的意思。只有在傣家人前往寺院祈福的时候,“撒毫”,这种精美的竹编漆器才会出现在他们手中。

傣族漆器的用色普遍采用旋极之色的浓烈对比,旋极之色也就是黑红两色。这种浓郁厚重的用色,与中国古代漆器风格十分接近。

2017年,耿马自治县的傣族漆器制作技艺被公布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承人及产品咨询联系人

傣族象脚鼓

傣族人民喜爱大象,耕田使用大象、运输使用大象,打战也是骑着大象去战斗。大象吼出的声音能传出几公里之外,由于傣族人对大象具有崇拜之情,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长鼓的形状便变成了象脚,于是就形成了象脚鼓。

佛祖回归时,迎接他的打击乐器是长鼓,长鼓是献给佛祖最好的礼物。长鼓被供奉在佛寺里,是一直以来的传统。所以象脚鼓制好后,都是供奉在佛寺里。每天的佛经朗诵、信教民众的供奉,让象脚鼓充满了灵气,形成了傣家人十分喜爱的打击乐神器。

傣族象脚鼓技艺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几十代人改进、拓展,吸收了外地先进的技术,产品种类和艺术价值不断得到提升,是我国傣族传统乐器智慧的结晶。

傣族象脚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在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团结和促进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承人及产品咨询联系人

傣族竹编‍

那永组是孟定镇河西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那永竹编技艺传承已有300多年,竹编与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文化密不可分,至今仍有45户人家常年从事竹编,因此,那永也有“竹艺风情村”的美誉。

那永竹资源丰富,为竹编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竹编技艺作为谋生的手艺,依靠师傅的口传身授,代代相传,其制作技艺以其独创性、实用性和观赏性而备受青睐。

经过一代又一代那永艺人创新,目前,那永竹编可以编出笋帽、甄子、饭盒、挎箩、篾桌、篾凳、篾箩、糖果盘、酒杯、茶杯、抽纸盒、垃圾桶、烟灰缸、灯笼等20多种,竹编产品供不应求。

传承人及产品咨询联系人

来源:耿马文旅

投稿邮箱:xxzx2165600@126.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恒春临沧”

扫描二维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