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脑出血相关颅脑应用解剖概述 -人卫书摘

人卫书摘

神外前沿

第三章 脑出血相关颅脑应用解剖

第一节 概述

一、 不同部位脑出血常用内镜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始终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脑组织损伤为目标,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①选择经非功能区;②充分利用自然腔隙;③抵达病变路径最短。

随着目前对白质纤维束解剖研究的深 入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外科手术越来越关注对 重要白质纤维束的保护,这也成为选择手术入路所依据的原则之一。

二、神经内镜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对上述原则起到了有益的补充

1. 细长的内镜镜体和良好的照明优势,不仅为手术带来了“小切口,微骨窗”,还使手术入路的选择不 必过度局限于抵达病变区域的路径最短,而是更加注重对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的保护。

2. 对基底节区出血这类常见的深部大脑核心区的血肿,内镜手术可采用路径相对较长,且平行于白质纤维束和血肿长轴的手术入路,将内镜置入血肿腔内完成操作,同时减少对手术路径上各层组织的破坏和牵拉,这是显微外科手术较少采用的。

3. 内镜手术清除脑出血并不等同于各类微创穿刺术,还是需要一定的手术路径宽度和操作空间的, 而且内镜的视野只局限在镜头前方,这就对内镜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术者不仅限于掌握内镜视野下的组织解剖,还应在熟练掌握显微解剖的基础上,真正熟悉内镜手术入路上途经的每一层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从头皮切口开始,避开重要的皮质功能区和神经、血管,减少对白质纤维束的损伤,保护深部的神经核团,并且恢复正常脑脊液循环,力争将每一层组织的手术损伤都尽量降低,避免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第二节 基底节区脑出血

基底节区位于深部的大脑核心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图 3-2-1)。Rhoton 解剖学中 明确指出:“想要到达大脑的核心区,最好选择额上回,额中回,顶上小叶,顶内沟或颞叶的外侧面和基底面下部等区域。

图 3-2-1  基底节和丘脑示意图;

底节区,其实是一个影像学概念,包括了基底节及其周围质、内囊。基底节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包括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尾状核、屏状核、杏仁核。值得注意的是,丘脑是否属于基底节区仍有争论,但国际上普遍观点认为丘脑并不属于基底节区。最常见的基底节区出血部位为壳核出血。

版权说明

本文摘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新书《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神外前沿发表此文已经获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授权。本文大标题及小标题为神外前沿编辑所加,未征得原作者同意;

神外前沿 E-mail:shenwaiqianyan@qq.com;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