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UAS】“久”筑溪谷 “光”耀大宁 | 上海久光中心超强解读!(By同济设计)

上海久光中心

魔都人期待了整整10年

2021年11月27日

上海久光中心

终于,盛大启幕!

TJAD第一时间

带你全方位解读

她,为何值得期待?

缘起

地区能级提升引擎

上海久光中心项目地块前身为大宁闸北体育场,根据原闸北区大宁地区由社区商业中心向城市商业副中心迈进的总体规划,体育场被拆除,在中环边新建了新静安体育中心。项目初始预期就不仅是打造一个成功的商业综合体那么简单,如何塑造地区商业及公共活动中心,全面提升大宁/市北地区的商业能级与品牌高度才是各方之期许。拥有崇光和久光两大知名品牌的利福国际集团作为项目发展商和运营商,如何顺应零售与消费领域之巨变,如何创新与引领城市更新及消费迭代的共同作用,如何促生一个全新的久光中心,公众与业界期待已久。

项目由南北高架 共和新路、大宁国际、大宁绿地与社区、上海马戏城东南西北四方围合,由100米办公双塔与一个超大环形购物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达34.8万平米,商业地下二层、地上六层,商业总量超18万平方米。项目多方合作,精耕10年,成为上海首家“超级百货MALL”,更是大宁商圈最大商业体,及整个静安区乃至全上海正北方向(包含老静安、原闸北与宝山)商业面积最大的旗舰购物中心。

谋篇

概念、定位与布局

概念 商业溪谷”的灵感来自于将紧邻的大宁公园的绿意引入地块,并形成层层向上的商业回环久光中心摒弃“盒子百货”的传统封闭模式,以极具开放性的空间连动姿态,周边“南向大宁国际——商业极、北向上海马戏城——文化极、西向大宁公园——生态极”如涓涓溪流般汇入项目腹地,彼此包含、彼此渗透,形成对大宁商圈强力聚合的开放公共活动中心。

定位 在城市更新与活力再造的迫切要求下,上海久光中心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积极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项目首次将高端轻奢全室内“MALL+百货”这种相对注重“内向”的商业空间模式,与开放广场、大型连桥、层层花园、架空步行街等情景式商业空间充分融合,希望营造独特的消费体验。既有高密连续的零售商业刺激,也有休闲体验空间的家庭与社交特色,项目在二者谨慎平衡与大胆创新间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个性气质与体验。

总 体布局三位一体 将一座外径约180米的环形大Mall置于地块中部偏南,临大宁路,与大宁国际南北衔接;将自己最王牌的百货部分以主力店的形式放在项目的西侧,并使百货拥有独立的立面形象和尊贵的落客广场;切角的办公双塔造型与多角折转的商业裙房浑然一体,双塔成48度夹角放置,既规避对既有住宅日照的影响,也最大程度的享有大宁公园和共和新路的生态与都市的双面景观。

外在

三种立面表情

外圈+内圈+百货三个区域的立面表皮均经过仔细推敲,不仅呼应了不同区域城市空间及内部商业空间的设计逻辑,同时巧妙提取立面元素的设计创意,呼应项目“溪谷之珠”的商业设计理念,营造极具辨识度的商业建筑形象,提升了项目自身以及大宁地区的城市空间品质。

气势磅礴的外圈立面表皮与含蓄隽永的内圈立面表皮有机划分与统一

外圈 “溪谷”周围“耸立叠嶂如山”的外圈表皮:外圈幕墙主要采用大面积渐变韵律的莹白色铝棍构成错落有致的折面造型,并结合大体块的高处深色锈艺钢板和首层玻璃幕墙,形成向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的建筑形象。

外圈立面表皮设计与外部城市空间的韵律呼应

内圈 “飘逸溪流”里“炫彩夺目如珠”的内圈表皮:内圈幕墙主要采用大面积的珠光色幻彩陶板+红铜色金属飘带(飘带间叠以蓝紫色),在楼层间流动出一道道飘逸绚烂的潺潺溪流,韵律的变化不仅呼应着外圈表皮的设计逻辑,更是和室内的设计意向延续一致,使顾客在项目内部获得更纯粹的场所归属感和消费体验。

内圈立面表皮设计与内部商业空间的韵律呼应

百货 “大气奢华”的百货表皮:西侧的百货区域是上海久光中心的重要引流点和体现久光品味的时尚门户,其入口立面内敛而独特,雕塑般的幕墙主要采用富有韵律的典雅香槟金三角造型,营造独一无二的奢华形象,彰显久光百货在项目中主导的高雅艺术格调。

百货入口立面表皮设计与百货功能的韵律呼应

内在

动线与空间

大型环形动线图形简单、洄游率高,但却是商业高手都望而却步的“百慕大”,原因是图形天生的无方向感与商业驱动力匮乏,此类动线成功率较低。但上海久光中心环形主动线由相距约90米左右的三个中庭串起,被分别赋予 “都市T台/都市绿洲/都市场地”之主题,围绕 “轻奢百货、家庭消费和文化娱乐”的三大主题区域,形成充盈大环动线的内容驱动力,表里如一,活力满满。

中庭三大主题©UNStudio

三个中庭的尺度形状、室内形象均由拓扑同源的设计灵感但又表情各异的造型手法巧妙营造。大环动线在这些主题中庭处,似“明眸”般深情“望”向内广场,这每一“望”,广场活动、露天平台休闲与室内中庭之间就是一次深情交融,大环动线就在这一层层、一处处、一望望中被赋予灵性,动力与灵性兼备,动线也就“活”起来了。

探索

“模糊Fuzzy与混合Mix”

在当前线下消费市场遭遇前所未有之变局的大背景下,“模糊”零售与体验业态的边界,让所有聚客能力强的内容、活动与体验,在各种维度上尽可能“混合”,成为近年商业综合体发展的新趋势。

模糊地上地下 大尺度楼梯与平台,从地面向地下与空中两个方向层叠推进。向下为两层地下商业无缝引入错开的大型下沉广场,广场主舞台也设在地下一层,置身负12.5M标高,与站在首层广场感受趋同。

模糊室内室外 下沉广场与地下商业环形动线多次穿插渗透,环游其间,室内与半室外的空间交替出现,一改以往地下商业封闭且无方向感的不适感受。顾客在楼层间穿行,每90米就必会与阳光、新鲜空气和休闲平台邂逅,每一次邂逅,在流光溢彩的主广场与三个主题中庭的优雅渗透与对话间,顾客都会感受到零售与休闲张弛有度的愉悦。

模糊公区与租户的边界 建筑与空间手段力图最大程度模糊交易与体验的边界,店前外摆、中庭与主通道的公共休闲区、室外广场、空中平台以及散步全楼各处的层层花园,都是消费体验空间的全方位延伸,既赋予丰富公共活动极具吸引力的内容,更延展了商户的服务,全面提升商业价值。

<< 滑动查看图片 >>

内化

室内的三种表情

室内设计风格根据区域不同,同样分为Mall、百货、超市与地下商业三种表情。三种风格各有不同又互有延续和补充,和建筑外立面造型元素共同为消费者营造室内室外一气呵成的空间体验。Mall空间的艺术流动与元素应用上的严谨,统领全域;百货空间华丽贵气,同时依楼层业态主题层层变化;超市与地下商业,流动大气中带着温暖和愉悦的空间元素,带来满满的家庭与休闲社交的温馨氛围。

延伸

双子办公塔楼

项目北侧,东西两栋塔楼是上海久光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立面如竖向的溪流般律动,成为“商业溪谷”城市空间和设计理念上的延续与倚靠。

超大尺度和空间的入口造型、共享大堂空间,即使非超高层建筑但同样电梯高低分区的高标准配置,都有效保证了上海久光中心必会成为大宁地区最高端的办公场所之一。

公共空间的室内风格延续了商业空间的设计手法,使得整个项目无论从外部还是内部均形成统一体,共同打造着上海久光中心的区域核心地位。

<< 滑动查看图片 >>

内核

技术与设计管理

满负荷交通

早在上海久光中心项目启动时,共和新路、大宁路交通已趋于饱和,如今,整个项目可提供车位1650个,大宁地区可能会更为拥堵。为缓解交通压力,项目北侧、西侧、西南侧设置双向内部车道,将车行动线尽量往基地深处引导,快速进入地下车库,并在地库内设置极长的蓄车车道。另有道路远期将向北与马戏城及大宁公园连通,并直通广中路,分流对大宁路/共和新路50%以上的压力。同时在B2/B3的西北角分别预留了与大宁绿地地下空间的人行/双车道车行接口,以及在B1/B2预留了与南侧大宁国际的地下联通口。

总平面交通分析

超复杂基坑

项目基坑设计面临两大挑战:① 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保护要求极高:东侧紧邻运营中的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南侧及西侧紧邻众多浅基础砖混结构居民楼;北侧紧邻上海马戏城及中剧场。② 基坑规模巨大,基坑面积超过4万m³,开挖深度23~24m,卸载量近100万m³。

基坑全景(2016年2月)

综合建设开发计划和环境保护要求,设计将本工程分为5个大基坑和紧邻保护对象的7个条形基坑分期实施。按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远后近的原则,通过分期卸载再加载,减少基坑单次卸载量以控制周边环境沉降。7个条形基坑采用轴力自动伺服系统钢支撑,利用软土时空效应原理分块抽条快速开挖支撑,有效控制变形。由于地下非常复杂,当最后一个基坑封闭时已是开工四年以后,此时塔楼已封顶。

最后一个基坑封闭(2017年12月)

BIM深度应用

作为超大型复杂综合体,项目设计/建设周期超长、境外方设计师众多、专项设计分包庞杂。受业主委托, 由TJAD设计团队与BIM团队合二为一,作为项目全程设计总协调方及BIM顾问方,确保全过程几十个节点交付与设计深度达到预期,且与主体中心模型、顾问间衔接无瑕疵。团队先后分16次,完成了基坑、土建、一/二次机电、室内、幕墙、景观、室外总体所有专业的BIM建模与设计校核,在持续4年多时间里呈报了63个节点性BIM报告,在复杂部位的三维早期介入、机电三维管综的梯度式精度推进、三方建筑师协同下的幕墙三维深化、长期净高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突破,并获第九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商业综合体类全国第二名。

左:BIM全模全程配合/右:复杂的BIM工况

设计总协调与管理

回顾设计建设的10年,由TJAD建筑设计三院牵头,联合集团多部门,高质量履行了项目国内设计院、设计总协调的重要角色。在服务深度上,除传统土建设计外,同时完成了商业/办公的全部室内、景观、灯光、基坑、BIM等专项的设计深化与落地工作。在项目全程各阶段,作为设计总协调单位,负责技术深化和总成2家外方建筑师、4家外方室内设计师的输入,统合了更多各专业顾问的设计意图与顾问意见,执行了全过程高精度设计管理,也在冲突、缺位以及后期变更中履行了部分执行建筑师的职责。

10年间,闸北并入了静安,项目经历了多次新旧规范更迭、零售市场的剧烈震荡。设计核心团队人员稳定如初,通过出色的经验、技术和服务,高品质交付与灵活应变并举,作为业主最可倚靠的技术力量,显示出 TJAD在超长周期复杂项目设计中的独特优势。全程设计总协调与执行建筑师工作方式的探索,辅以招标、驻场、招商各阶段深度服务的延展,为TJAD下一步更好地向全过程咨询企业跃升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建造过程©利福国际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上海久光中心

项目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大宁路

用地面积:50153.5㎡

办公建筑面积:81097.07㎡

建筑层数:地下4层;地上裙房7层、塔楼20层

建筑高度100m

地下车位数:1650

绿色建筑:绿建二星、LEED金奖、德国能源证书

开工/竣工时间:2013.08/2020.10

项目团队

国内设计院、设计总协调及全程BIM总控: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师:日本设计Nihon Sekkei、UNStudio

室内设计:UNStudio、ONG&ONG、RKD

景观设计:Gravity Green、UNStudio

室内与景观施工图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机电顾问&绿建顾问:誉德集团

基坑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旭密林幕墙

TJAD设计团队

设计总负责人:王文胜

项目经理:陈凌

建筑/室内设计团队:陈凌、张晓婷、韩宜欣、李延平、王建、龚坤

结构设计团队:陆秀丽、庄磊、耿耀明、吕军、沈宇宏

暖通设计团队:徐桓、曾刚、周鹏、何克青、李昊翔

给排水设计团队:冯玮、黄倍蓉、沈嘉钰、阮群

电气设计团队:程青、冯明哲、王坚、陈义清、刘龙、汪晴

基坑设计团队:贾坚、谢小林、张羽

BIM设计团队:张东升、王凌宇、陈烨、沈吟秋、苏冰洋、袁靓、高绪聪、吉久茂、钟志彦、戴薇、姚郁雅、贾敏、乔羽、陈潇

建筑摄影:马元

END

来源: 同济设计TJAD

责编:刘云佳

审核: 陶梦媛

/ 城市建筑空间·云学堂/

喜欢的话,点击下方【在看、点赞、分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