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花木春秋83:白花杜鹃,如雪玉层层,古人认为缘于啼鹃血尽

2021年4月中旬,去苏州旅游,在拙政园的盆景园见到白花杜鹃,一棵不大的灌木上,挤满白花,像雪堆一样。以前也见过开白花的杜鹃,但从没有见过长得这么好的。

另外,盆景园中还有一棵开浅粉色花的白花杜鹃。

杜鹃花因于清明杜鹃鸟啼之际开花而得名。大概在唐代时就已经这么叫了,白居易在《山石榴寄元九》一诗中说:“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传是望帝(蜀王杜宇)所化,因此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又因有“杜鹃啼血”的传说,人们便认为杜鹃花的红色乃杜鹃鸟的血所染。杜鹃花也有了悲情色彩。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中就说:“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白花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atum是中国的本土植物,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各大城市常见栽培;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英国、美国广泛引种栽培。

早在宋代,白花杜鹃就已写入诗词。王镃的《白杜鹃》就就写道:“雪玉层层映翠微,蜀王心事此花知。染红不到枝头上,想是啼鹃血尽时。”(全宋诗卷三六0九)

现代植物学,将白花杜鹃列为一个单独的种,但过去人们将其视为杜鹃花中开白花的一种。1911年刊刻的《分类草药性》就说:“艳山红,红白二种。味甜,性温。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梗叶洗风火疮,同仙人对坐草。”

“白花杜鹃”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937年出版的《中国树木分类学》(作者陈嵘)中。该书收载Rhododendron mucronatum,G.Don.,中文名称为“白花杜鹃”,并注明名字为作者所拟。

1956年出版的《广州植物志》也收载Rhododendron mucronatum,G.Don.,中文名称为“白杜鹃”,也标注为“新拟”。

《中国植物志》收载白花杜鹃时提到,本种与锦绣杜鹃 R. pulchrum Sweet 相似,但锦绣杜鹃的幼枝、花梗、花萼裂片均无腺头毛;花冠蔷薇紫色,具深红色斑点。易于区别。

白花杜鹃也是中药,药名为白花映山红、白映山红、白艳山红等。功能与主治:和血,散瘀,止咳。主治吐血,便血,痢疾,崩漏,咳嗽,跌打损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