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开国上将陈士榘回忆奋战沙土集,痛歼五十七师

一、转战鲁西南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简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对鲁西南之敌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为了策应和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我华东野战军以陈毅、粟裕、陈士榘、唐亮、叶飞和陶勇等组成的外线兵团(又称西兵团)率领一、三、四、八、十共五个纵队,开始了进军鲁西南的战斗。

(一)激战津浦,会师刘邓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鲁西南,乃是国民党军队镇守的要地,阻隔我西兵团的津浦铁路线上的据点,如兖州、济宁、邹县、滕县等,更是重兵把守,戒备森严。为了扫除进军的障碍,必须拔掉敌人的这些据点,于是,首先在津浦线上,揭开了进军鲁西南的序幕。

1947年7月7日,陶勇率四纵首克费县,全歼敌整编五十九师第三十八旅,生俘旅长翟紫封等以下五千余人,叶飞率一纵于7月9日收复峄县、枣庄,继而一纵攻滕县。四纵打邹县,但均未攻克,不过陶、叶的进攻却有效地配合了西兵团北线的行动。此时,我西兵团三、八、十纵队在收复泰安后,正向津浦线上的大汶口进攻,守敌大部逃窜,进展比较顺利。但因数天连降暴雨,河水陡涨,部队被阻于汶河以北,直至7月13日才得以渡过汶河,向宁阳、曲阜前进。

我西兵团五个纵队突然地出现在津浦线上,对津浦路中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攻势。严重威胁华东敌人指挥中心徐州和后方基地兖州的安全,使敌统帅部大为震惊。蒋介石立即改变部署,于7月12日下令,从鲁中调回七个整编师回援津浦线,企图将一、四纵队歼灭于峄县、枣庄地区,而后增援鲁西南。这样,敌人在鲁中山区便只有以十一师为主力的四个整编师了。显然,我们这一行动有力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刘邓大军在鲁西南的作战。敌人开始被调动阵脚开始混乱,出现了对我军有利的形势。

待我三、八、十纵进入大汶口地区后.指挥部即命令分头并进,围攻泗水、曲阜、宁阳、汶上、济宁等县城.当时我们对这一带的敌情、地形都不熟悉,感到胜利的把握不大,因而采取了相机攻城的措施。三纵于7月16日攻打济宁。部队打得英勇顽强,两个多营突入城内。由于敌情不明,突破口旋即被敌人封锁切断。后续部队无法跟进。入城的部队几乎大部伤亡。八师廿二团团长景建忠随突击部队进入城内,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英勇牺牲。之后,我军再攻济宁,然三夜仍未能突破指挥部又调阻击兖州方向援敌的八纵第二十二师前来助攻,亦未破城。十纵于7月15日攻打汶上,连攻三天未能得胜,一纵于7月14日围攻滕县,几经强攻也未能得手,四纵于7月17日攻打邹县,激战一夜同样未能奏效。

18日,四纵停玫邹县,南下配合一纵攻打滕县,因援敌通近,遂于20日撤出战斗。华野指挥部令一、四纵队撤出战斗后,经鲁南返回鲁中,准备与留守正面的二、六、七、九四个纵队会合,这时鲁南连日暴雨,沂河、沐河木位猛涨,既不能徒涉,也无渡船.西为微山湖所隔,南面运河大水成灾,邳城一带一片汪洋。此时,敌以二十三军固守峄县、台儿庄;第七军整编四十八师经新泰、蒙阴、临沂南下堵击,西援徐州;兖州的各路敌人也纷纷赶来,诸路敌人来势迅猛,妄图趁我兵力分散之机,合围聚歼一、四纵于峄县、栆庄以东、沂河以西的山地。鲁南山区人烟稀少,大部队两次往返后。给养供应已出现困难,一、四纵队的处境十分严峻。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一、四纵队先向我们靠拢,尔后经小汶河以北再返鲁中。为了方便一、四纵队的行动,指挥部在围攻兖州、济宁的同时。对兖、济间的河流还进行了勘察。但以上意见未被华东野战指挥部陈粟采纳。一、四纵东返两日后因行动十分困难只得又掉头向西,以靠拢三、八、十纵队。

撤出济宁、兖州、汶上战斗后,十纵进至梁山地区,我们率三、八纵队西渡运河,准备和郓城地区的刘邓大军相会合。但刚过运河一天,便接到陈毅司令员的紧急命令,要我们星夜兼程,返回济宁、兖州地区,以接应一、四纵队,同时监视兖州、济宁之敌。我们立即掉头东返,克服重重困难,于7月31日进至兖州、济宁之间,分别监视该两地之敌,并派部队迅速前往接应一、四纵队,帮助他们摆脱了困境。

这时正逢雨季汛期,部队一无防雨装备,二无渡河器材,尝尽了暴雨山洪的苦头。在山区行动的部队,刚刚还在干河中行军,转眼山洪暴发,犹如狮吼虎啸,滔滔洪水奔腾扑来,不少战士和骡马被急流卷走,葬身洪水之中。一、四纵队由于东去西返,连日在暴雨中兼程行军,部队已极度疲劳,还要在兖州、济宁间强渡几条山洪暴发的河流,更是艰苦万分。原来设下的徒涉场已为洪水淹没,更增加了渡河的难度。

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同志在《鲁南出击》的回忆录中,以切身的体会详细地描述了当时部队的困境。他写道:“鲁南出击中的最艰难阶段,是远离后方作战,物资供应不上。伤员还没有妥善安排,新区的基层组织便全部撤离,群众条件差。特别是恰逢雨季,山洪暴发,鲁南是个盆地,山区洪水源源地涌到这里,不用半天,小沟变成大河,小河变成大川,遍地泥泞,寸步难行”。“战士们在泥泞里摔滚,从早到晚,还得对付敌人飞机,地面上的战斗,一连几天几夜谁也没有解开过背包睡觉,眼都熬得通红。”

“因连续雨季行军,战士的鞋子都跑烂了,就光着脚走,双脚泡在泥水里都泡烂了。全纵队战士鞋子不能解决,便把被子衣服撕开包脚。过了津浦路又遇到连天大雨,过沙河,河面不算宽,平时水也不深,可以徒涉,现在雨季河水猛涨;中流有两人深,水流很急,在到腰部的地方就站不住脚。追赶的敌人已经迫近,情况非常紧急,必须马上过河。我们决定全纵队人员一律轻装,强渡沙河。很快与陈、唐兵团(三、八、十纵队)会合,脱离了险境。”(见1977年8月7日上海《文汇报》转载1961年9月12日《人民日报》登载的《鲁南出击》一文) 。

这段文字真实地描述了当年的情况。记得当我们同一、四纵队会合的时候,战士们身上除了短裤、背心和枪枝子弹袋以外,什么都没有了。他们浑身泥水,脚板都泡烂了,许多人还流着血。在这种情况下,一、四纵队的战士们仅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发一双鞋子,睡一个好觉,吃一顿猪肉。”这要求是这么简单而又令人感慨。指挥部当然很快就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由三、八、十纵担任行军、宿营警戒任的任务,让—、四纵队的同志尽量休息,恢复体力。

外线出击以来,我们在蒋管区多次往返作战,虽然从战略上上调动分散了敌人,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配合了刘邓大军出击鲁西南的战略行动,但是,连续几仗都没有打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对敌,情缺乏系统的了解,攻城作战中带有盲目性。津浦路中段,虽然都是州县城市,但由于地处南北交通大动脉,是敌人最敏感的地方,一般都是城防坚固,有重兵把守。

敌人在这里早有防备,一旦遭到攻击,既可顽强固守,又能互相[于这些情况,我们了解不够,估计不足,因而陷第二,我们在思想上和作战组织指挥上,存在着严重的轻敌急躁情绪,分兵出击,仓促上阵,再加上对鲁南在雨季中严重而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未曾料到,因而难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结果正如刘伯承同志所说的那样:“五个指头按五个跳蚤,一个也捉不住。”

1947年8月初,我们率一、三、四、八纵队到达鲁西南的中心城市郓城附近,与刘邓大军会师,仅留第十纵队于梁山地区,监视由鲁中回援之敌。

(二)神出鬼没,牵制敌人

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关于“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决策,刘邓大军四个纵队,于1947年6月30日,在濮阳至东阿三百华里的地面上,强渡黄河,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在二十八天中消灭国民党军队四个整编师及其所属九个半旅,共五万六千余人,为跃进大别山创造了条件。

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战役取得的胜利,使国民党当局甚为震惊,他们急忙从其重点进攻的山东战场、西北战场以及武汉地区,先后调集三十五个旅的兵力,分几路向鲁西南进攻,企图把我军赶回黄河以北。8月11日,刘邓大军突然越过陇海路南下,8月下旬进至大别山区。此时,我华野外线兵团一、三、四、八、十纵队会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在鲁西南地区与敌周旋,拖住国民党大量兵力,不使其回师中原,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刘邓大军外线歼敌的作战行动。 此时的鲁西南战场,大军云集,战云密布,敌军高度集中,我军也相对集中。敌军寻我主力决战,我军则以运动战调动敌人,寻机歼敌,气氛极为紧张。

我华野西兵团,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避免与敌人决战,决定以第十纵阻击敌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五师,有计划地吸引敌人北去梁山地区;我一、三、四、八纵队则转兵南下单县、曹县一带转圈子,这样北阻南下,北引南调,相互配合,将敌军紧紧地拖在鲁西南,以减轻其对大别山的压力,确保刘邓大军侧背的安全。

第十纵队在梁山地区的行动,果然引来了国民党的王牌军。当时敌人错误地判断我已“溃不成军”, “不堪再战”,只得北渡黄河。于是,便急令其整编第五师抢渡运河,企图将我十纵歼灭在黄河和运河交叉的三角地带梁山地区。

就在我第十纵队吸引住敌整编第五师的时候。8月4日,该师第四十五旅乘着攻占汶上的气焰,向我二十九师第八十五团的前哨阵地甸富—·带发动了攻击。我军为坚守前哨阵地,激战十四个小时,打退了敌人十多次进攻,歼敌数百名,然后乘夜主动撤出战斗,转移到汶河西岸。敌人摸不到我八十五团的踪影,便向我第二十九师八十六团王家口阵地发动进攻。王家口由该团六连防守,工事坚固,防守严密,在敌人猛烈的炮火厂,六连战士无所畏惧,英勇战斗,与敌激战十多个小时,获得歼敌二百余人的战果,敌人始终未能前进—步。

敌第五师袁口强渡运河以后,十分猖狂。8月8日,分多路西犯,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大肆残害百姓。我第:二十八师官兵对敌人的罪恶行径义愤无比。在师长王德贵的指挥下,于赵家集一带分路迎敌,战斗进行了一整天。这时,敌第五师又同吴化文第八十四师一起向我进攻,由定陶、菏泽一线北犯的敌人也逐步逼近,妄图在黄河与运河交叉的三角地带合击我军,造成我背水作战的不利局面。我第十纵队为避敌之锐,遂集中主力,有计划地转移到梁山以北的黄河沿岸,构筑工事,以迎击来犯之敌。

我第十纵队在梁山这个古战场,边打边走,一直拖住敌整编第五师,战斗进行得比较顺利。但由于运动战敌来.我往,忽隐忽现,常常不易对军情作出正确的判断。一旦对敌情判断失误,就会造成一些损失/敌第五师8月10日占领梁山后,仅令第八十四师继续北犯,而当时敌主力第五拜则有转兵南下,向郓城方向进攻之态势,因此,就敌八十四师而论,我军足以将其消灭。于是,我第十纵队决定集中主力北移李家楼、戴家庙一带,构筑工事,待敌北犯时予以歼灭。不料,狡猾的敌第五师突然出现,同第八十四师合力进攻,将我第十纵队逼进黄河与东平湖之间的狭窄地带,处境十分被动。为了摆脱这一局面,我和唐亮令第十纵队立即集结部队,抢渡黄河,撤到北岸。

由于时间仓促.敌人进攻激烈,8月12日和13口渡河时,组织指挥出现混乱,致使部队伤亡:一千五百余人,损失骡马五百余匹,还有四千余支前民工,被截于黄河南岸。但我第十纵队于梁山地区,阻敌八天,连续作战,重创敌第五师五个营,并使其失去战斗力。紧紧拖住敌人而不能向南增援,胜利完成了掩护刘邓大军南下和我一、三、四、八纵队补充休整的任务,十纵因而受到野战军首长的电贺嘉奖,陈毅司令员还寸:8月18日亲临十纵,慰问全体官兵。

与第十纵队的上述战斗任务紧相呼应,我西兵团南下部队,于曹县、单县、成武…带,牵着敌人进行大运动量的“马拉松”赛跑,来来往往,你追我赶,敌我之间,相距只一天至半天的路程。这样虽然能把敌人搞得十分狼狈,但我军自己也十分疲乏,也可以说双方都精疲力竭,谁也吃不了谁。

8月11日,我西线兵团—、三、四、八纵队南下至单县一线后,敌第八十五、第五十七师以及第三、第四十师等部,便尾随而来。8月13日,其八十五师进至成武,其第三、第五十七师尾追至鸡黍集、白浮阁,大有向单县进攻的态势。这时,我们决定给敌人扩大转圈子的半径和周长,以分散其兵力,于是便令第一、三纵队经单县西北转至定陶附近;第四、八纵队经单县东北转至金乡西北;敌人开始运动了,其中以五十七师表现最积极,于8月18日竟北犯至定陶东北,与我第一纵队于青固集、黄岗集地区接触。

这是——个好机会,敌整编第五十七师也算是个老对手了。1946年12月下旬,在宿北战役中的晓店子地区,一交手即被我三纵第八师吃掉—个旅。现在是“旧敌”重逢,机会难得,不能让他走掉。我兵团部当即决定,集中一、三、四、八纵队之优势兵力,东西合击,予以歼灭。

但敌五十七师毕竟吃过我军的亏,不敢上当,因而变得格外警觉起来。当我以第一、四纵队作正面攻击;以第三纵队占据青固集东南地区,由南向北插入敌人侧后,断其后退曹县之路:同时配合第一纵队歼灭青固集、黄岗集之敌;以第八纵队之主力于晓夜时分经南张集地区由北向南突击,切断敌人后退曹县之路,协同第四纵队解决白集、苏集地区之敌。待我部署停当后,敌五十七师便觉得情况不妙,遂于8月24日我发起总攻之前即突然改变行动路线,将其主力乘隙向南转移。

第一次就这样让它溜掉了。我们决定调整部署,跟踪追击,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遂于8月24日下午一时,提前向敌发起攻击,不料天降暴雨,遍地雨水,道路泥泞,行动变得困难迟缓,虽经逐村搜索至黄昏时分也未发现敌人。原来敌五十七师唯恐被歼,在第一次跳出我包围圈后,再不敢停步,便一路拼命逃跑,又加天时于我不利,第二次又让它溜掉了。 ·

这时,我们只好暂时放掉敌五十七师,让它再继续跑一段“马拉松”,转兵对付冤家对头敌整编第五师。 敌第五师在我第十纵队北渡黄河以后,于8月25日南F至单县。我们的基本对策,还是暂避与敌主力作战,牵着牛鼻子转圈儿,寻机歼敌。当时以第三、第八纵队进入定陶、曹县之间;第一纵队隐蔽于旧黄河大堤,观察敌情,寻求战机;第四纵队于8月20日晚由单县南向东,准备进入金乡东北地区。因逢大雨洪水,部队行动受到限制,经过一整夜的艰难行军,于8月26日晨,以其第十师三十团进住曹马集西南朱庄地区;以第十一师进住单县杨庄、葛集地区;以第十二师进住翟家庄、张家堂地区。

敌第五师嗅觉很灵,正当我于雨中待命时,便分三路向我三个师进犯。敌人主攻方向是我第十师三十团的集结地朱庄一带。敌以三个团轮番向我第三十团阵地猛攻,企图一口将我吃掉。然而我三十团官兵早有准备,他们面对优势之敌,毫不畏惧,奋勇反击,经数次反复冲杀,牢固地坚守在朱庄阵地上,毙敌四百余人,俘敌四十余人。从8月26日早上八时战至黄昏,指挥部才下令转移。敌人不甘失败,继续向我追击,当敌人追至朱庄后,已不见我军踪影。

另方面敌伞兵总队不甘寂寞,也要表现一下,遂与交通警察大队各一部,于8月29日向我第十一纵队进攻,二干余敌军颇有气势地杀来,我第十一纵队决定抓住时机,歼灭该敌,便以主力分两路包抄,一路向敌正面,一路插向敌后,断其后路。与此同时,我第四纵队第十了师主力也向聂佛寺、苗土楼等地进攻,以分散敌人的兵力。敌人见我军阵势,便惊慌起来,唯恐被歼,在8月30日晨,我欲开展反击攻势时,立即派兵增援。我军经重新调整部署后,于当晚十一时发起攻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至8月31日上午,我军连续攻下敌人阵地。正当敌人节节败退,望风而逃的时候,我军为迎接陈毅、粟裕同志率指挥部及六、十纵队和特纵、两广纵队南下,已调头北上,主动撤出战斗。

敌吴化文的三个团来到成武后,跃跃欲试,竟然于8月29日进犯我第一纵队阵地冉固集、天公庙以东地区。我第一纵队当即发起反击,在我强大的炮火攻势下,敌人迅速退缩下去,我军立即将其包围在王店、冉固集等地区。当晚,我第一纵队及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同时发起进攻。但吴化文挨打是有经验的,他为保存其实力,在遭到我沉重打击后,便寻找空隙,夺路而逃,动作非常迅速。与此同时,我第三纵队于马集一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由曹县北犯的敌军八十八师第六十八团打得晕头转向,毙伤敌人五百多,俘虏近百名,并缴获一批轻重武器,余敌迅速逃散。

但是,盘据在王楼、黄镇集的敌第六十八师第二十四团并不服气,于9月1日配合保安团,也进犯我第三纵队阵地,我仅以部分兵力予以阻击,以一个营的兵力追击溃敌,同时抄敌后路,战斗一个小时,毙敌三百多人,俘敌五百多人,并缴获机枪、火炮等一批武器装备。这一仗打得很漂亮,创造了以少数兵力,短线出击,迂回制胜的范例。

我华野西兵团外线出击鲁西南,一个月来,北阻南下,展开了规模巨大的运动战,虽然歼敌不多,但却紧紧地拖住和调动了大量敌人,把敌人搞得团团转,非常疲惫,极为狼狈,从而有力地策应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行动,也为陈、粟首长南下扫清了障碍,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敌情、适应了平原作战的战术技术要求,为以后大量歼敌创造了条件。

(三)奋战沙土集,痛歼五十七师

1947年9月3日,我第十纵队奉命由寿张、前后河以南的马庄渡过黄河,9月4日,完成对郓城之敌的包围并攻占之。9月3日晚,我第六纵队为掩护十纵对郓城的攻击,由张秋镇东南十里井、阿城东南魏山渡过黄河进至戴家庙一带,9月4日晚,主力进入梁山以南地区。华野司令部于9月3日随第十纵队于马庄渡过黄河,9月6日晚,进驻郓城西南约三十华里的王家楼。

与此同时,我第一、三纵队由定陶、成武地区北移,吸引敌第五师、第五十七师i匕进,并于沙土集、龙固集、巨野以北地区实施运动防御,以掩护我第六、第十纵队和华野司令部渡黄河南下。另以第四、第八、第十一纵队自成武以南尾敌北上,以割裂敌第五师与五十七师的联系,从侧背向敌突击,配合正面部队歼敌。

我第一、第三纵队于8月31日向北转移引敌的行动,果然奏效。敌第五师、第五十七师发觉后,便尾随我两纵队向北开动。9月4日,敌第五师第二百旅、第四十五旅沿巨野、郓城公路两侧向北突击;敌五十七师自沙土集向北进犯,敌六十八师自菏泽向东北进犯,以为策应。敌人已被我牵着鼻子,步步听我调动。

9月6日晚,敌第五师进至隋官屯、王老虎一带;第五十七师进至贾家海、贾敬屯以南地区,敌主力则在沙土集附近。这时,第五师、第五十七师两敌已经相距四十华里,恰恰构成我军南北夹击的有利态势。

机会终于到来了。指挥部紧紧抓住这个战机,决定于9月6日下午向敌第五十七师发起进攻,予以歼灭。当即由华野西兵团的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以及第十一纵队等优势兵力,分别进入主攻和阻援地区。

敌第五十七师发现我强大攻击部队突然出现其侧背后,便急忙转兵南撤,集结于沙土集一带构筑工事,实施防御,以待援兵。

针对敌情变化,我和陈、粟作出了最后部署:

第三、八纵队为主攻部队;第四纵队第十一师控制龙固集一带阻敌第五师增援;第十—纵队占领辛集、陈集一带,向菏泽方向警戒;第十纵队重心转至王老虎附近,以阻止敌五师增援;第—纵队、在刘楼东南、康家集西南集结,为总预备队。我军张开罗网,将敌五十七师于沙土集团团包围起来。

为了彻底歼灭敌第五十七师,各主攻部队层层部署,充分研究。‘第三纵队第八师师长王吉文、政委王六生在纵队开会后,召集营以上干部研究部署。王吉文师长针对干部中出现的对“光跑不打”的不满情绪,生动形象地讲述我军的战术思想。他说:这一阵子同志们都觉得拖得很苦是不是?这就是我们的战法,叫做“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王吉文手握一根小棍,胸有成竹地比划道:既然是战术嘛,当然就不是消极地走。你们见过叫化子怎么打狗吗?他拿棍子这么朝后拨弄着,一群狗围着咬呀,扑呀,他先不管它们,走着走着,瞅准了,回身就是一棍子,哎,这一棍子下去就把那狗打个半死了……

第六纵队第十八师师长饶守坤,在领受主攻沙土集西门的任务后,也在兴致勃勃地同团、营干部一起研究和部署。无论是主攻还是阻援,各纵队的各级干部和广大士兵由虚到实,由此及彼,都在策划着万无一失的作战方案,大家的决心就是,·紧紧抓住难得的战机;坚决彻底地打一个歼灭战;

沙土集这个菏(泽)巨(野)公路上的一个重镇,已变成敌五十七师据守的军事堡垒。它东西长为一公里,南北宽为半公里,有着坚固的围墙,墙外环绕七八米宽的壕沟,壕沟内有一米多深的积水。东、西、南都有大片水塘相连。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势,说明了村镇的建设者的军事眼光。原来这一带很多村镇,在战乱时期都学会了筑土围子以白保,有的是地主筑的,有的是民众筑的,用以保卫自家庄园的。敌人除利用沙土集原有的有利条件外,还在围墙沟外设有防御工事:两道鹿寨,以及独立的三角地堡,可与围墙上的火力点相互支援;村内街道、巷口都筑起了地堡,组成交叉火力网;在沙土集以东的马庄、徐庄、曹楼、双庙等村落,驻有一个团的兵力,作为其外围支撑点。沙土集被掩没在绿色的青纱帐和大片水网之中,敌人主力龟缩在镇子里,凭险固守。

9月7日十七时,我军三纵队第八师第二十四团,与敌激战八小时后,扫清了双庙、曹楼、马庄等五个据点,将敌人压缩到徐庄、苏庄一带。9月8日凌晨,乘敌惊魂来定,继向徐庄守敌十二团发动闪电攻势。我第二十四团指战员越战越勇,仅十五分钟,即俘敌一百五十余人,一阵猛攻,将敌人大部消灭在村内,只有少数敌人向沙土集逃窜。 敌军外围迅速被廓清,沙土集守敌成为瓮中之鳖。

9月8日晚八时半,各路大军开始攻击。作为进攻标志的乳白色信号弹还没有熄灭,村北方向就连续传来闷雷似的爆炸声。顷刻间.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我第三纵队第八师二十二团三营,仅用四包炸药,就炸开了北门,在爆破员李士贵的带领下,全营已突进北门。

另方面,担负沙土集东北角突击任务的二十二团二营四连,连续攻下敌人四座暗堡,为部队打开了进攻的道路。战功卓著的“郭继胜英雄连”、“突击英雄齐文勇连”等突击连队,也先后从沙土集北面冲上围墙。

此时.我第六纵第十八师,在师长饶守坤带领—F,连续冲锋,突破西门,攻入镇内。第八纵队打得也很顺利。我各路进攻部队如潮水般涌来,迅速摧毁了外围碉堡和巷战工事,敌人虽有反击动作,,但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已经是苍白无力,军心涣散,士无斗志,成排成连地放下武器,向我投降。

9月9日晨三时,沙土集战役胜利结束,全歼国民党军第五十七师,生俘敌中将师长段霖茂、师部新闻处少将处长李梯青、—一七旅少将旅长罗觉元·、预四旅少将旅长王理真以下官兵八千余人,毙伤敌人二千多,共歼敌万余人。

沙土集战役,是我华野外线出击转战鲁西南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我军取得了全胜,敌五十七师这个老对手最终遭到彻底覆灭,不得不从敌军的序列表上一笔勾销。

在沙土集战役中,我军阻击战也打得十分.出色,特别是我第六纵队第十七师,在师长梁金华的带领下,在郓城以南单家海、丁里长、王家湾、八里河地区,为阻击敌第五师增援敌五十七师,开展了顽强的阻击战。从9月5日激战到9月8日下午,我第十七师不仅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而且毙伤敌人四千余名,敌第五师这个王牌军,唯恐遭到五十七师的悲惨下场,急忙向济宁方向逃去。我第十七师受到野战军首长的嘉奖。

战役结束后,部队进至定陶、成武地区,由指挥部传达党中央9月1日关于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任务和方针的指示。指示要求进行思想整顿,组织调整,继续做好外线作战的思想动员和政策准备工作。这期间,于9月22日至24日又进行土山集战斗,歼敌四千余人,给不可一世的第十一师以沉重打击。9月下旬,除第十纵、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留在鲁西南钳制敌军外,其余部队分五路于商丘、民权间越过陇海铁路,挺进豫皖苏,协同刘邓大军开辟中原解放区。

(四)人民支援,胜利源泉

我西兵团在鲁西南作战期间,面对暴雨洪灾,强大的敌人,和过去常年在山区作战,不适应平原作战所带来的重重困难,战斗生活极为艰苦,但我军在鲁西南老根据地时时都得到人民的有力支援。我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涌向村头,站满街巷,象迎接亲人一样迎接我军。墙壁上贴着欢迎我军的标语,老人们忙着扫院子,腾房子,铺草席;儿童团员搬凳子,扭秧歌,演节目;妇女们和面烙饼,做面条,做军鞋;干部们东奔西跑,四处张罗筹措军需粮袜……鲁西南解放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激动人心。

鲁西南作战,主要是调动和拖住敌人的运动战,敌我双方,经常是你来我往,反反复复进行拉锯战,流动性极强,局势变化很快,这给人民的支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常常令人民群众遭受严重损失。为了适应我西兵团高度机动作战的需要,冀鲁豫党委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和严密的组织工作。他们重新组建了以赵建民同志为司令员、何光宇、袁子扬同志为副司令员,以韩哲——同志为政治委员的战勤总指挥部。

各专署、县市也建立起以专员和县长任司令员的战勤指挥部,各区、村都建立了相应的支前机构。同时,还组织了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将七百副担架编为—个担架团,每两干人的民工队编为一个常备民工团。他们基本上做到了军事化、常备化,能分能聚,领导有力,步调统—‘。在敌我双方往返拉锯的形势—F,敌来时分散隐蔽做工作,我宋时则迅速集中人力物力支援前线。这是鲁西南党和人民群众的一个创造。它绘就了军民合力、军政一体、—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的动人画面,充分显示了鲁西南人民的英雄本色和无私奉献精神。

鲁西南人民的生活是很艰苦的,许多群众连饭也吃不饱,但只要部队需要,当地群众把自己珍藏深埋的粮食扒出来,碾成米,磨好面,支援我军。用群众的话说,是“救命粮,送给救命军”。我军在单县、咸武、曹县、定陶机动作战期间,人民群众贡献出一百二十多万斤面粉,四千五百多头猪,一千五百多辆大车,一万多副担架,并出动民工八万余人,有力地保证了战争的顺利进行。·在战场上,担架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从枪林弹雨的火线上把伤员一个个抬下来,自己的伙伴牺牲了,不能抬,一个人也要把受伤的战士背下来。在我军攻克开封的战役中,我西兵团部分部队阻击邱清泉西援开封的战斗刚刚打响,菏泽县便选派四十人组成慰问团,带上几十辆大车满载着猪羊牛肉、西瓜、香烟、毛巾等慰问品,赶赴前线,亲切慰劳我军将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