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完整的马斯洛需求

■ 作者:包政,包子堂创始人,人民大学管理学教授、博导,清华大学EMBA营销讲席教授,《华为基本法》主要起草者之一,深度分销和社区商务理论的开创者,中国德鲁克思想研究的权威。

■ 分享:包子管理学堂 (ID:bosstanwx)

马斯洛早期的需求层次理论

只要对管理学,心理学稍有接触的人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多人还能很快地说出五个层次的需求: 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

这张图的确是广为流行的需求层次理论,1954年,身为人本心理学中流砥柱的马斯洛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巨著《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书中提出了上述的需求五层次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其提出 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Motivation) ,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Need)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

他先是将需要区分为 缺失性的和成长性的,前四种是缺失性的,缺失性需要起源于实际的或感知到的环境或自我的缺乏。个体会努力从环境中寻求能使其需要得以满足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人际关系的还是社会地位的。这些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外界。而第五种自我实现则是成长性的,成长是导致自我实现的种种过程。 成长性动机就是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动机。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根据马斯洛早期的需要五层次理论,将管理理论区分为 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是专制主义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假设人们工作是受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驱使,工作只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手段,人在本性上是厌恶工作的,因此管理者对工人必须采取指导、控制、逼迫,甚至惩罚的方式。麦格雷戈反对这种理论,提出了他的Y理论,作为Y理论基础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可悲的是,人本心理学的一套术语逐渐变成了流行口头禅,如自尊、自我价值、自我肯定、自我改善、自我实现等等。这些名词本身并无过失,只因过度地引用,使得许多人把自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而变成不健全的自我中心,引人误入歧途,自爱变成自私,自由变成不负责任,自我肯定变成不顾他人,自我接纳变成自我放纵……“活出你真正的自己”本是一句颇有深意的话,可是若被酒鬼、性欲狂或具侵略行为的人所滥用,则遗害无穷。

超越自我的Z理论

1959年以后,他越来越多地涉及东方的观点。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 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于是马斯洛便将人本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应该被一种更高阶段的心理学所代替。马斯洛开始将这种新心理学称为 “超人本心理学”(trans-humanistic psychology)。

马斯洛感到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不够完整,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他愈来愈意识到, 一味强调自我实现的层次,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于自我中心的倾向。我们应记得他说过“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超越自我。”

15年后,马斯洛在他去世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论》(Theory Z),他在文中重新反省他多年来发展出来的需求理论,并增加了第六个需求层次,进而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了下面的体系:

马斯洛说“超个人心理学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而已,它超越人性、自我及自我实现等观念……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为日渐消沉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提供一具体有用又有效的答复……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重新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与教会无关的奉献自己。”

马斯洛试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新加的最高需求,例如:超个人、超越、灵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不再以人类为中心,而以宇宙为中心)、天人合一等等……马斯洛将“高峰经验”及“高原经验”放在这一层次上。

马斯洛发现,超越者不仅存在于宗教界人士、诗人、知识界人士、音乐家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企业家、事业家、经理、教育家、政界人物中。他详细访谈和观察过三、四十人,对另外一、二百人也进行了一般的交谈和研究。

马斯洛在晚年认识到,不能以他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为人的终极目标,并进行了修改补充,但若只是专注他早期的需求理论不放,必然导致对人性的盲目认识,助长人的骄傲的同时把人正真的价值贬低!也必然影响对于人自我超越的误解!

不幸的是,我们心理学和管理学教科书所呈现出来的,始终限于马斯洛早期的需求层次论(X理论及Y理论),根本不提后期的修正,使得整个新生代都在背诵那过时的需求层次论。

第六需求层次的意义

马斯洛一开始很赞赏麦格雷戈的理论,但随着超越自我实现的思想的形成,他就感到这种理论的不足,从而提出了Z理论。 Z理论是在X理论和Y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超越性需要。基于这种需要的管理就要考虑到超个人的价值、存在价值或宇宙价值的激励作用,假设人具有为比自我更大的目标而献身的需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工商管理中,X理论水平上的管理是权力取向的,雇员为工资而做被分派的工作。Y理论水平上的管理则是相互尊重的,雇员有权尽可能充分地参与组织的管理,权威被假定存在于每个人的内部。 Z理论层面上的管理假设所有雇员都热心于服务,业务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服务客户或消费者,权威被假定为对每一个体都是超然的和在伦理上显而易见的。我们在很多卓越的服务型企业(比如丽兹卡尔顿等)中都可以看到Z理论的成功实践。

西方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的要素,包括投注于认识自我的探究和能量。可惜的是,西方世界缺乏对互补要素(专注和宁静)的认识。 没有培养专注和宁静,心灵的力量就会受到局限,认识的广度也仅止于较小的范畴。

相反地,东方传统过于强调专注和宁静,也常常造成难处,这些要素可以产生很棒的狂喜经验、心灵的平静,和出神恍惚的禅定状态, 可是少了探究和积极观察事物真相的平衡力,以至于无法产生更深入的自我认识和开悟的自由。

马斯洛认为,刻意去寻找高峰体验是徒劳无益的。自我超越者的精神生活不是由无止境的一系列强烈的、高度兴奋的高峰体验所构成。尽管自我超越的生活包含时而经历到的高峰体验,但它更多地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神圣感所构成。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神圣的平和与宁静,马斯洛称为“高原体验” ,以区别于高峰体验,高原体验在自我实现者的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正如李嘉诚所言 “建立自我,能让个人梦想成真;追求无我,能让更大的理想成真”。灵性的成长有两个并行的任务,一个是发现无我,另一个是发展健康的自我感,探索真我的意义。表面上这两者相互矛盾,但两者都必须实现,我们才有机会觉醒。

相关好文如下,点击即可阅读

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钱买的4个教训

知识付费:先拉低一部分人的智商,再让另一部分人富起来

看起来“干货满满”的经验贴,为啥常常没用呢?

我终于删除了今日头条和其他所有的新闻app

知乎高赞:为什么装过屎的碗洗干净也没人用,大肠却会被洗干净吃?

与其死磕解决方案,不如先学学如何界定问题

聪明人为什么无法征服世界?

不要和用拼多多的人做朋友

你的省钱思维,或许正在毁掉你…

生命游戏

2050(之一)

看不见的“遍历性”

我想和你聊撩...

“长期主义”&“短期哲学”

谁是你朋友圈最聪明的大脑?

像混球那样思考和行动

人贩子该不该判死刑?百年前的贵州军阀告诉你最佳答案

赌局(控制欲望,深度好文)

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和一个MBA对一碗牛肉面的思考

我们公司最笨的男同事,清华博士后

这是关于物理学的最强科普(完整版)

为什么面包可以卖得很贵,而馒头却不行? 61个英语常见错误,你肯定会中招

一篇文章教你认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区别

10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中翻英,大写的服!

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深度好文)

罗素:如何避免愚蠢?

从麦肯锡的PPT模版中,我们能学到哪些高级的思维技巧?

如何在2小时用1块钱赚到100块?斯坦福是这么教的

史上最著名的银行劫匪是如何设置止损的?

哈佛商学院感悟:如何判断自己是走在正确道路上?

《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佳文章:你事业的上限究竟在哪里?

查理·芒格:生命是一场长跑,靠谱永远是最好的体力

芒格:承认无知是智慧的开始

查理·芒格:永远不要和一头猪玩摔跤

德鲁克: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

降维打击的应用: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低学历成功逆袭概率多少?大数据揭秘结果令人震惊

绞杀中产精英的五大新宗教:罗胖、咪蒙、吴晓波、凤姐、黄生

我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确

麦肯锡方法不神秘 | 这招化繁为简,谁都学得会

人性很复杂,诺奖得主告诉你经济学中的反常现象

向浑水学习如何调查公司

肖知兴:管理之谜

春节同学聚会,亿万富翁与普通人的差距,全在这2件事 为生而死(强力推荐)

关于普京,这些广为流传的信息,竟然都是假的! “战斗民族”航班顶着台风独自起飞?这是谣言!

顶级投资人的逻辑思维: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

二战期间 美国人用这9种方法区分中国人日本人

终于找全了 :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我就拒绝和两种人交往 史上最著名的10个思想实验,颠覆常识! 选择走难走的路 阿那亚创始人马寅对话李琳:要时常“冲动” 成年人,最需要破局思维 我靠什么熬过两次至暗时刻(深度好文) 为什么很多读书好的人,最后却混得不好? “外行”李想的底层逻辑

人类为什么能跑死猎豹?|致跑步的人们

一张图弄明白从零维到十维空间

反过来想,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