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膏出耀州,赞誉满神州
文 | 姚中文
耀州城乡,无人不知塔坡耀州治面瘫的膏药。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患者,更有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询诊看病买药者,真是墙里开花墙外红,药膏声誉满神州。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膏药有个很平和而雅致的名字叫“耀州复正膏”,更不知道在传承和创新方面起了决定作用的第三代传承人王新民的父亲、老革命王志诚老先生生平故事。
“耀州复正膏”起初的名字叫“麻痹膏”,俗称治抽嘴的膏药,研创于晚清时期,研创人是王新民的爷爷王老公。
王老公出生于1880年,祖籍陕西商洛地区商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馑时举家逃荒到耀县瑶曲镇蝎子峁村。王老公自幼天资聪慧,博闻强记,是乡里的能人。他尤其喜欢医书,凡能看到的医书总要认真精读,积累了很多验方名方。他以陕南秦岭山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宝库,爬山越涧,尝遍百草,开办药铺,亲自坐诊,二十出头年纪时就在陕南老家研制出医治抽嘴病(面瘫)的药剂,并制成药贴,为当地患者解除痛苦。当时也没有个正而八经的名字,人们都叫治抽嘴的膏药。
第二代传承人王志诚
王老公的儿子志诚,1916年生,从小在其父诊所做帮手学技艺,并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他跟随父亲进山采药,回来后切剪破碎,晾晒炮制,出色地继承了父亲的手艺,深得医道,精通医术,后成为名誉一方的全科医生,尤其对疑难杂症的医治有独特之处。在熟练掌握了父亲治面瘫药膏的制作秘方和工艺流程后,他开始独当一面,接诊、出诊治病。王老公过世后,子承父业,继续开诊所行医,服务百姓。
王志诚跟父亲来到瑶曲居住后,正值照金根据地闹红时期,革命的高涨形势和斗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1943年他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担任瑶衣区(第四区)医药合作社经理。他受淳耀县党组织指示,以开诊所行医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搜集和传递情报,长期活动在庙湾和瑶曲地区。先后任瑶衣区区长、区委书记职务。解放后,历任耀县法院院长、耀县人民医院院长,耀县卫生局副局长等职。1983年12月离休,定居在县城塔坡。
在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的同时,王志诚老人没有忘记自己医者的身份。他不断完善着父辈研创的治疗面瘫的秘方,不断添加、修改处方,使其更完善,更成熟,更有临床功效。他把药膏制成贴剂,正式命名为“耀州复正膏”。
王志诚是一位老干部,一位医者,也是孙思邈中医药学研究者,还是耀县种植中草药和制作中草药标本最早的人。他利用去陕南老家的机会,在秦岭山中采集野生天麻,在瑶曲、庙湾、照金一带35户农民田地里进行种植,共种植了317株,取得了成功。还在自己家中花盆里、耀县干休所院子里进行栽植,也都取得了成功。他一共收集、制作中草药标本600多个,为了保存资料,对每种标本都照了相,建立了卡片,并注上文字说明。为了寻找五倍子(一种中草药,又名文蛤)治疗湿毒,他翻山越岭进行采集,曾被马蜂蜇伤了脸,还有一次上山采药时遇到暴雨,差点被山水冲走。经过他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了“文蛤膏”。他曾组织整理《耀县中草药资料》和《孙思邈的医学遗著》等书籍。1982年11月,出席了中华医药学孙思邈研究会成立大会,1985年4月被聘请为中华药王山孙思邈医术研究社社员。
第三代传承人王新民
1996年,王志诚逝世。其子王新民继承父业,继续着家传秘方“耀州复正膏”的研配和临床工作,为四面八方前来的面瘫患者解除痛苦。
王新民生有二女,大女王娟,二女王婵。在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也热爱医疗事业,并都进入卫校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和父亲一起传承祖传技艺,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如今王新民老先生年事已高,王娟、王婵姐妹俩早已成了这门独特技艺的行家里手。
王老公起初研制的治面瘫药贴为长方形,长而宽,几乎笘盖了患者的大半个脸,极不美观。王志诚经过改进,将其改变成小正方形药贴,虽然贴敷上后比父辈的美观,但盛放的药量少,敷贴的面积小,治愈时间也比较长。王新民在总结祖父、父亲两辈药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再次改变药贴形状,加大药量,增加敷贴面积,既实用,又美观。王娟、王婵姐妹俩又在老爷、爷爷、父亲研制的基础上,继续对药膏的形制进行改进,使其更实用美观,很受患者喜爱。
第四代传承人王婵
“耀州复正膏” 主要特征为贴剂,敷贴在脸上,不影响病人的面部形象。它具有特点鲜明:一是取材精良,处方私秘,制作考究,药效奇特,无刺激性和任何毒副作用,对肌体无任何损伤(过敏性体质除外)。二是使用方便、快捷,患者不打针,不吃药,不住院。患者首次就诊时,王家父女教给其家属贴药位置和方法,走时又根据病情的轻重决定带药多少,一般情况下少为三片,多则六片。现在微信普遍,患者在家还可以通过视频与“复正膏”传承人进行交流,网上看病。三是费用很小。初患者再无任何西医介入的情况下,三五片药膏就可痊愈,化肥一二百元。四是易保存,盒装后,轻巧,方便,常温下可存放6个月。患者敷上药贴后,可照常从事生产、工作和生活。从临床疗效看,目前在治愈面瘫方面优于其他任何中西药剂,更优于大中小任何医院的医治效果,具有极好的实用、科学和普及推广价值。
“耀州复正膏”是王氏家族的几代人的创制、改进、完善和传承的药贴,是耀州区中医药文化的瑰宝,更是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学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积极践行。
第四代传承人王娟
但遗憾的是,由于现代审查机制的过于教条,“耀州复正膏”进入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其在政府呵护之外孤零零地生存着。但它却没有因不被政府重视而发泄私愤,以致丧失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它像一树开在庭院里的花朵,从院墙上伸出头来,把阳光灿烂的笑脸投向社会,投向每一位需要患者。
年初去西安参加一次文学活动,晚上与几个陕南的文学朋友闲谝,我就说我们耀州有名山药王山、香山,有“一圣四杰”历史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咸汤面、雪花糖,还有耀州复正膏,并感激地说复正膏的始创人王氏家族原籍是商县人,还说这么好的中医药药膏却进入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在是遗憾和悲哀。不料朋友中就有商县的,他兴奋地说,“好啊,你们不要了我们要,我回去了就给我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说,你提供资料,我们来申报。”我说,这要征得王家的同意,我绝不会做伤害家乡的事的,把资料随便给你。那朋友说,“怕啥嘛,给你钱,你开个价。”我说:“钱重要吗?特别是对咱们这些热爱文化人?”朋友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我也不好意思地看着他,然后都笑了。随后又转入了文学创作的话题。
虽然这是一个插曲,但我总感到不安心里,恐怕真的有那么一天,一个什么人,为了那点小利,把耀州复正膏的资料拱手给了他人,使原本属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文化瑰宝,耀州地域上成长起来的文化和医药财富,被人为地丧失而追悔莫及。
制作好的复正膏
耀州复正膏属于王氏家族的秘笈宝方,也属于耀州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在弘扬、继承和服务患者百姓的道路上,需要得到政府组织以及大家的共同关爱和呵护,使其在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轻松,更豪迈,更理直气壮。
欣喜的是,2023年5月26日,中央财政推出15个项目,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名单,铜川市名列其中。也就在昨天,2023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在铜川落下帷幕。这连连大事喜事犹如强劲东风,吹拂着耀州大地,吹生着耀州古老的中医药文化之树,扎深根,发新芽,开心花,结新果。这是药王孙思邈的福音,是铜川的福音,更是耀州人、耀州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福音。但愿“耀州复正膏”在这温暖的春风吹拂下,走出闺门,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大家庭,并成为引领耀州中医药文化服务大军的靓丽多姿的一员。
药膏出耀州,赞誉满神州。
沮水微澜欢迎阅读
作者简介
姚中文,耀州人,教师,铜川市作协会员,市国学分会会员,区作协会员,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从小镇吹过》,中篇小说《默默》等;短篇小说《六嫂》等;散文山之系列:《读山》等;诗歌《西部歌序》等。主张文化养生,日有百千字,笔耕不辍。
图片:作 者
编辑:高 洁
初审:付 炜
终审:张 小 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