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990 北京亚运会

原标题:1990 北京亚运会

笔名乔纳舟,浙报集团资深新闻工作者,曾任中国体育记协晚报学会秘书长,现离休。

1990年北京亚运会,可以说是亚运历史上最受国际关注的一次盛会。这不仅因为它第一次在中国举行,而且除伊拉克之外,所有亚奥理事会的成员都参加了,这在亚运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因此吸引来的中外记者多达4000余人。当时创刊仅3年多的钱江晚报拿到3个采访名额,这不仅在省内是最多的,即便在全国同行中也不算少了。

派出记者多,报道的任务自然重。好在我当时担任着中国体育记协晚报学会的秘书长,体育界熟人比较多,这帮了我们大忙。比如亚运村内,一般记者是不允许进去的;而越是这种地方往往越有人们感兴趣的新闻在。外国记者崇尚一句格言,叫做“no news is good news”。所以大家都想办法往里钻。正好亚运村的一位副村长是国家体委的一位老朋友,每天晚上他都给我们提供一些亚运村内的新闻。我们干脆开辟了一个《村公所纪事》的栏目,天天刊登一些独家趣闻,很受欢迎。

在所有稿件中,叫人难忘的当算闭幕后的那篇“压轴稿”了。

记得亚运会结束的当天晚上11点后,熙熙攘攘的记者大本营惠侨饭店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我和陈青华、孙杰山三人却依然在房间里议论着——大家虽已人困马乏,可仿佛总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决定写一篇综述。

我写了一段后,再也写不下去了。我在想:写了半个月的比赛,综述还是写比赛,我们的思路是不是给赛场给束缚了?应该怎样立体地看这次亚运的成就?它显示出了中国人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怎样为我们的这次报道画上一个圆圆的句号?

经过一番议论,大家认为除了比赛成绩外,有三种精神最足以概括这届亚运会的成就。那就是参与精神、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按照这个共识,决定重起炉灶,三人分头行动。而这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

一夜通明的灯火,终于产生了晚报亚运报道的压轴戏——《弦歌不辍唱大风》。三个人读了后的自我感觉都还不错,于是约好中午去吃“肯德基”。请不要见笑,1990年国内只有北京、上海这少数几个城市吃得到“肯德基”,杭州还远无其踪影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