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眼底拍照,真的可以“眼病早知道”?

我们经常说,像以下这些眼底病高危人群,需要每年定期检查眼底:

近视患者(特别是高于600度的高度近视):随着度数的增长,眼轴增长,牵拉视网膜越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下容易引起黄斑水肿等眼底问题,引起糖尿病性眼底病变。

青光眼患者(包括有家族病史人群):青光眼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对于患有青光眼或者家族病史的人,建议检查眼底。

高血压患者:常年高血压容易导致血管发生病变等造成眼底动静脉阻塞,引起眼中风等问题。

看到这里,有些人就会问,眼底检查真的那么神奇吗?眼底检查到底该怎么查?

一张“照片”

让眼底病变无可遁形

眼底是全身唯一一个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这些血管可以直接反映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状态以及健康状况。所以说,许多全身疾病都可以通过眼底反映出来。

说起眼底检查,目前眼科最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眼底照相。这项技术可以通过眼底照相机采集到眼底的图像。

一张小小的眼底“照片”,可以直接告诉我们视网膜神经、血管、形态的全部信息。通过眼底照相机发现不同的眼底表现,不仅有助于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可以对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发现及诊断提供帮助。

比如常规门诊的眼底拍照——后极部照相

图1:正常眼底

后极部照相主要检查眼底中心区域,例如黄斑区,可以发现黄斑区是否病变、视网膜是否脱离、眼底是否出血。这种拍照通常不需要散瞳,具有无创快捷等优点,是很多眼科门诊的常规检查。

眼底拍照是其一

这两项检查也必不可少

眼底疾病虽然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但若能早发现、早治疗,还是能够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功能的。早期发现这些疾病的最好办法就是定期进行眼部体检筛查,除了眼底拍照外,以下两项也不可缺少:

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是眼科常用的光学仪器。眼科医生使用裂隙灯及辅助镜头对患者眼部进行检查,不但能清楚地观察到眼部浅表的病变,而且可以利用裂隙光带,使不同层次甚至深部视网膜的微小病变也清楚地显示出来。

眼压检查

眼压检查是眼科常规的一种检查手段,是排查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非接触式和接触式眼压测量。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非接触式眼压计,常常用于青光眼的初步筛查。

认识几种眼病的眼底照片

高度近视

一般来说,普通成年人的眼轴在24mm左右,而近视度数随着眼轴增长也会逐渐加深,度数越高,眼轴越长,就像气球被吹得越大,相当于气球壁的眼球壁就会变薄,巩膜、脉络膜及视网膜都会被牵拉,变得越来越薄和越来越敏感,而视网膜变脆弱后就容易出现前面说到的各种眼底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代谢异常,高血糖引起组织缺氧使毛细血管细胞受损,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损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上图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彩照,可以看到视网膜前大片出血、新生血管、血管瘤等病灶。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视网膜的动脉血管逐渐发生变化。病程初期,眼底可见动脉血管管壁光带加宽,呈铜丝状或银丝状改变,动静脉比例异常,交叉处静脉因受硬化的动脉压迫而出现压痕。随着病程的发展,眼底相继出现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等改变,严重者可发生视乳头水肿。

老年性黄斑变性

临床上一般将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型和湿性型。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起病缓慢,主要改变为黄斑区玻璃膜疣,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些黄白色的脂质类物质沉积在黄斑(图5左);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表现为黄斑处的新生血管(图5右),这些血管非常脆弱,容易出血、渗出,造成视力短期内迅速下降、眼前暗点。

总结:眼底照相是眼科一项非常常规和重要的检查,可以早发现各类眼底疾病,除了本身患有高血压、高度近视、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需要定期查眼底,日常生活中当有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眼前黑影、视物不清、视物有遮挡感和视野缩小、视物变形。

目录:《眼底照相技巧与彩图解读》和《实用眼底相机临床拍摄技术》

内容介绍

眼底照相技巧与彩图解读 9787117279314 本书相比市面上其他眼底病图谱的特点为:讲述彩色眼底照相的操作技巧。帮助操作者更好掌握正确照相技术,获得清晰和高质量的眼底彩照。并规范操作标准,以便充分记录患者眼底病变。2.本书也是一本具有特色的眼底病图谱,眼底病彩图上以各种箭头或星号等对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例如出血、渗出、棉绒斑、浆液性脱离等等)进行标注,并在图例中对其作出详细的描述,更适合基层医院、年轻医师阅读学习,以便更好地、正确地拍摄和解读眼底彩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