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电影《奇幻森林》:基于自然与人的关系,浅析影片所蕴含的东方美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一直以来,人与自然是生态电影拍摄的永恒主题,这些生态电影主要是从主观展现或者客观体现出生态问题,是比较直接地以警告的表现手法表现自然与人的相互影响。如 2010年犹如深水炸弹般轰炸全球的《阿凡达》、2016年贺岁新片《美人鱼》、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风之谷》、《悬崖上的金鱼姬》。

而《奇幻森林》则比较隐晦地蕴含了生态美学,通过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风貌,形成一种正面、积极的呐喊,以撩动人们向往生态美的心。本文主要从“万物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生态关”、“对立与统一并蓄的生态和谐美”以及“以德报德、超人类化的伦理道德美”三个层面来分析影片与庄子生态美学的关系。

万物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生态美

美国生态哲学家在解释“生态意识”中提及每个生物包括人在自然这个有机整体中都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发挥自身价值,除了满足生机需要外,人没有权利恶意破坏其他生命形式”,这从自然万物包括人的生态位的界定来解释生态意识。

而生态美学以生态位为基础,把“生态意识”注入自然之中,自然界本身呈现去雕饰的自然美,关键在于其内在生命的彰显及系统内在的和谐与平衡,这与老庄所描述生态审美意识相符。

在老庄的世界中,自然万物以“道”为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如影片所展示的那样,以森林这个充满生命的有机存在实体作为大背景,将人注入自然之中,展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相互关系。天地长空、高山阔地、飞禽走兽、草木虫鱼无不是各得其所、各自生长、各显其性,彰显内在生命及系统内在的和谐与平衡,彰显自然生态美。

角色设定上也秉承生命源于本然的原则,就如庄子所说“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庄子·天道》)及庄子所说的“固”都有尊重生命本然的意思。

各种生命存在体结成一个生物链环,并无不参照并遵守着生物的生活本性,它们都是这个链环中的不可分割和不可替代的一个组成环节,人也是这个生态链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尊重生命本然的基础上再运用拟人的手法,加以放大其生命特性,达到了栩栩如生的荧幕效果。

无论是群族主义、善于驰骋的狼群,还是懒惰成性、贪图安逸的大熊,还是尽显空灵、神圣不可侵犯的象群,还是充满灵性、与人相当的猩猩,还是默不作声、伺机而动的毒蟒,还是至高无上、霸权主义的猛虎,还是骁勇善战。坚不可摧的黑豹,影片都把它们展现的活灵活现。充分表现了它们都是充满生命、充满个性的个体,在自然生态中尽享自由、自得其适。

对立与统一并蓄的生态平衡美

万物在其物的层面上是“万物霜天竞自由”,富有生命性和独特性,在影片中,黑熊想方设法窃取蜂蜜,为冬天储备食粮,羚羊群在广阔的领土上自由驰骋、水牛们怡然自得地在河边饮水。但在“道”的层面上,万物都和谐地生存在“道”的光辉映照之下,以“道”为其运行的最高法则顺着自身的本然,和谐地统一于这片森林之中。

影片中展示男孩在婴幼期被黑豹收留,后被母狼抚养,在狼群中长大,应运自然而生存。男孩骨子里流淌着人类独有的理性、和创造力,在生物本能上区别于其他动物则代表着“物的对立性”。万物虽然有各自的生物本能,但仁然与这片奇幻森林相生相克,在“万物齐一”的平等观下遵循着食物链和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

这片奇幻森林代表着自然---个和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整体,万物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万物从自然中产生,又复归于自然。人亦是如此。就如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系统的一个成员,人同其他生物一样“通天下一气”,是自然系统进化的结果。

人与自然不是索取与被索取、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它们同根于“道”,同化于“气”。这是一种微妙的境界,是无可比拟的,无法作以理性的解释。电影中有一个经典镜头,当象群从森林中穿梭而过时,动物们都下跪磕首,散发着一种虔诚的光芒,尽显空灵。

这种下跪磕首并不是源于一种霸权的威逼,就是源于一种“气”场,因为象群的充满大爱、无私奉献的丰功伟绩--用象牙开掘了河床,让森林万物享用清甜源泉,造福了整片森林。所以说,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任何功利心的膜拜,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美,不矫揉造作。

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以自我为中心、霸权当道的猛虎与其他动物们的互动态度,猛虎虽威力无穷,但是动物们面对它所表现的那种恭恭敬敬也是在强势之下迫于恐惧而产生的一种伪装,太过机械,太过刻板。

另外,从主角小男孩的角度来分析,他虽是人类之子,拥有人类独有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但生存于自然之中,也自然而然地遵守着丛林法则,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所以说,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人与自然万物平等共处,结成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

自然万物像邻居一样和谐生存,自然万物就如老子所说,“一”即是“道”,它们与“道”有着内在的亲和性,有着生态的和谐之美,这和谐之美源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充塞于宇宙中的阴阳二气交感运动而生,阴阳两极在对立中走向了统一,对立只是一种避免同质化的一种状态和手段,而统一却是一种本性显现和大美追求,在统一中涌动着勃勃生机,呈现出和谐的生态平衡之美。

以德报德,超人类化的伦理道德美

人源于自然,吸收了天地之气,接受了大自然的雨露恩惠,故而要以德报德,造福自然。影片中有这么一段情节,正是展现了人归于自然,以德性回馈自然的伦理道德美。男孩与猛虎作斗争时,从人类的村落中拿到火把--在影片中被视为威力无穷的“红色花”,不料在猛虎的挑拨离间之下构成了对森林与了其他动物们的威胁,面对着这样的威迫,在利己效用与森林和谐两者间,男孩选择了森林和谐,同化于森林之中,丢掉在大家眼中至高无上、无所匹敌的“红色花”,展现了充满道德关怀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观主要持一种自然价值观,主要有两个理论支撑点。分别是雷根的“动物权利论"和史怀泽从“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提出的生命中心论。而影片中所展示的充满道德关怀的生态伦理观主要受后者影响,强调自然中心主义而非人类中心主义,所以说以德报德、超人类化的伦理道德美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与自然其实就是一种“唇亡齿寒”的依存关系。

人类属性是动物物种,与其他生命形式一样,从属于整个自然。这种关系从并非是否认我们是文明的、与众不同的、有思考能力的,它只是坚持认为,"我们本质中的这些因素,都是以我们是自然性动物这个事实为条件的”。

缘于此,人类不能过于强调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状态,忽略与其他生物的平衡关系,人与其他生物还是需要守恒的,在自然整体中服从契约准则,维持公平对等的生存状态。

这种情况下,自然界原本具有自主性生态平衡,人断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密切联系,正像美国生态伦理学家德沃尔所说:“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人关心自然、尊重自然并生活于自然之中,是地球家庭中的一员,要听任自然的发展”。

结语

美,无处不在,对万事万物持有着一种审美态度,会安抚与愉悦心灵、提升个人气质、升华生活品质。在欣赏电影层面上用审美的眼光来看电影,比蜻蜓点水式的浏览电影感受到的更为独到、更加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而生态美是一种大美,一种高境界的美,更适合细水长流。本文研究的只是冰山一角,还留有更多的空间等着我们去探寻与感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