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融入书法元素,杭州一咖啡店爆改出圈,“小蜗牛”美式你可以来一杯

杭州西湖区文一西路458号是家很特别的咖啡店——26度咖啡店。

门头由隶书写成,两侧墙壁涂成温暖的橙黄色,上面有楷书、创意字体等墙绘。

走进店内,一眼望去,无论是招牌、墙面、菜单,还是杯托、手提袋等等,书法元素随处可见。

受访者供图

更特别的在于,楼上就是西湖区文新街道残疾人之家。

咖啡店大多数店员就来自这里,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碍,如今却都能独立完成几款简单的咖啡和点心。

其实,这家小店去年下半年已经开起来,不过门脸不算起眼,店内也是普通陈设,路人行色匆匆,很少注意到它。

一番“爆改”,让小店出圈。

这场爆改,由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的师生和街道共同完成。他们希望,通过书法的魅力,擦亮心智障碍者与社会接触的窗口,让“小蜗牛”们更多地被“看见”。

一遍遍练习,“小蜗牛”成为咖啡师

“欢迎光临,请问需要什么咖啡?”27岁的阿哲站在吧台后热情地询问记者。见记者稍稍犹豫,他开始自荐,“我会做美式哦。”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阿哲开始磨豆、布粉、冲泡,旁边递东西打下手的是他的好朋友,21岁的乐乐。

两人动作不快,但配合默契。

记者 王好 摄

“对,一步步慢慢来,不着急……”一旁的毛丽君温柔地鼓励两人,她是“小蜗牛”们的老师,“一些看似简单的工序,他们要学会并做到熟练,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和精力。”

去年,文新街道打造城市公益善集空间,提供烘焙制作、咖啡饮品调配等多个工种,助力残疾人多渠道灵活就业。对制作咖啡感兴趣的阿哲和乐乐,开始了新尝试。

通常,“小蜗牛”们每天会在店里服务4个小时,招呼客人、做咖啡、跑堂……忙起来,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他们对顾客非常有礼貌,能准确无误地把客人点的单做好送至每一桌。”毛丽君很自豪。

记者 王好 摄

“老师做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开始觉得有点难,不过看多了就学会了。”乐乐说自己很喜欢在这里做咖啡,客人的一句“好喝”,能让内向的他开心一整天,“爸爸喜欢喝咖啡,我还能做给他喝。”

对于店里的变化,两人都很欣喜。乐乐说,阳光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照在身上很温暖,环境变美了,做咖啡更开心;阿哲则觉得毛笔字很优美,“上过几次课,以后还想接着学。”

书法爆改店铺,让“小蜗牛”们被更多人“看见”

“26度是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文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莉萍如此解释店名,

她说,孩子们在做咖啡的同时也有机会和客人交流,生存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更加容易融入社会。

通过培训,十多个孩子已初步掌握了制作咖啡的技能。去年年底,街道工作人员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咖啡馆的造血反哺功能,“如果打造成公益服务站,还缺乏特色。”

记者 王好 摄

“我们与文新街道有着共建关系,了解到他们的新需求后,就提议不如用书法的表现形式对店面进行微改造。”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毛腾组织了十多名师生,进行“大刀阔斧”的爆改。

紧扣公益“善”的主题,师生们将门店做了6个版块的设计,每个地方的都蕴藏师生们天马行空的巧思,“通过不同字体、不同风格在各种各样的载体上尽情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传递书写的温度。”

受访者供图

历时一个月的爆改,小到菜单,大到门头,每一个细节,都经历了好几轮的打磨。为了打破书法的“严肃”感,师生们还设计了许多时尚的元素,例如限量推出的福袋,“纸袋是学生们手写的,里面有‘小蜗牛’们的作品,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正如师生们在咖啡馆外墙上写下的“这是一家有爱的店”,他们期待这场书法爆改带来的奇妙化学反应,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心智障碍者,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让‘小蜗牛’被更多人看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