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瞻发布:《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专精特新”发展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智研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概述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是以宽带和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为核心支撑,致力于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积极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并加速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应用。这些高科技领域的进步不仅引领着信息产业的革新,也为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智研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业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可清晰地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这一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包括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如服务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计算设备,通信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光纤,存储设备如硬盘、闪存、云存储。此外,电子材料如有色金属、硅、磁性材料等是构成电子设备的基础元素。集成电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部件,在各类现代电子设备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新型显示技术如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的研发和应用也是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游则聚焦于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这涵盖了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运营服务如5G、6G的研发、建设和运营,以及下一代互联网运营服务,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此环节还包括数据存储器件、柔性电路板、微型音频器件、摄像头模组等信息网络构建的关键中间产品。下游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产业的领域,它深入到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多个关键领域。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力量,正在对制造业、服务业等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大数据的应用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和分析技术的进步而日益广泛。智慧城市利用这些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加智慧化、现代化的城市面貌。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型。物联网通过将万物相连,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传输和处理,为各领域提供智能化服务,推动社会生活的全面智能化。
智研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类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领域,涵盖多个方面。首先,核心技术领域包括人工智能(AI)、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IoT)以及区块链技术,这些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其次,网络与通信领域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和三网融合,推动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高端制造业则关注新型平板显示和高性能集成电路的研发与生产。在应用与服务领域,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VR/AR)、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以及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展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此外,国务院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移动通信、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智研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历经了四个阶段,展现出了从起步到繁荣的跨越。在自主研发的军用为主阶段,产业主要依赖国内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但由于国家全面控制,创新受限。随后进入国产替代、行政为主导阶段,技术创新空间逐渐扩大,国家从全面控制转变为参与控股,鼓励引进外部技术并消化吸收,实现国产替代和模仿创新。随着对外部技术和资金的认知深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引进外资、体制改革阶段,国家利用市场优势吸引外资和技术,加速技术创新步伐。这一阶段中,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创新密集涌现,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36%。最终,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步入了自主创新、全球竞合阶段,互联网发展迅猛,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还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智研瞻: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2022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8126亿元,同比增长11.2%。这一显著的增长数据不仅反映了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也突显了增长速度的保持。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得以强化,服务能力持续升级,使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行业的稳步发展。同时,政策支持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给予了强调,其中就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产业链分析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上游产业主要依赖于半导体、计算机和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生产行业。中游环节则包含基础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整条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下游产业则涵盖了工业领域、金融领域和医疗领域等商业领域和军工领域及个人应用领域。在竞争格局方面,腾讯、华为、百度等行业巨头占据了重要地位,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信息安全市场也表现出色,奇安信、启明星辰等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区域布局来看,北京、广东、江苏等地的发展较为领先,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的贵州、广西、湖北等省份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显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并在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应用。用户需求的变化将成为核心牵引力,构建起数字内容、实物商品两大交易板块,其中数字内容方面从内容IP产业链到品牌IP模式已经成为各平台和品牌商的核心关注点;实物商品方面性价比和品质消费成为各平台和商家主要竞争的核心。
据智研瞻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75127.59亿元,2024年Q1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33397.48亿元,同比增长11.22%。2019-2024Q1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如下:
智研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政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旨在全面推动该产业的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政策核心内容涵盖加大研发投入,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鼓励产学研合作,以驱动关键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技术创新与突破。同时,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加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外,政策还鼓励信息技术产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促进跨行业合作与交流,推动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政策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以培育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最后,政策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26年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规模扩大、企业壮大、创新能力增强以及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智研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存在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问题。
1.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面临困境,由于长期对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高度依赖,我国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方面尚未实现显著突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成熟的产业创新体系,长期垄断着尖端技术。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我国在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中的占比与美国存在显著差距,且基础科技成果转化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关键基础材料过度依赖进口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在基础材料、元器件及制造工艺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这种依赖使得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在供应链上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冲击,增加了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3.专利申报与维护的挑战也不容忽视,许多专利申报周期长,保护周期短,对中小企业而言,面临更高的市场风险。同时,专利申报与维护的高昂费用以及维权困难,抑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此外,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使得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难以形成合力,进一步削弱了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智研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前景展望十分广阔。当前,该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展现出其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预计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将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各行各业的革命性变革,特别是在医疗、金融、交通和娱乐等领域。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将共同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增长,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5G技术的推广和物联网的发展将引领智能城市、自动驾驶汽车和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巨大变革,进一步拓宽市场规模。同时,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透明和安全的特性,正在逐步改变金融、供应链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运作方式,预示着未来数字货币和智能合约等创新应用的广泛前景。此外,政府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也将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为产业的持续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据智研瞻预测,2024-2030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10.05%-11.22%,2030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243669.89亿元,同比增长10.98%。2024-2030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