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台州这样干!

当下,位于玉环市的浙江梵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梵煜电子”)内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董事长黄永杰忙着接待全国各地上门访厂的客商。

“我们专攻工业机器人末端抓取系统,前段时间参加上海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展,不少客商对我们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抓手很感兴趣。”黄永杰说。梵煜电子成立于2016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多年将年营收的15%投入研发,现已研发生产出300多种适配不同场景的智能抓手,产值逐年增长30%以上。

梵煜电子的蓬勃发展,正是台州市科技创新成果的缩影。

近年来,台州将科技创新视为发展的关键引擎,全力推进“创新台州”首位战略,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统筹资源布局,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加速显现。

2024年,台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科创强基项目投资年度目标完成率两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先行。

“科创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我们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平台建设,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台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台州科技创新版图中,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是其中重要一环。

作为浙江省十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该中心汇聚了政府、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实现了台州在省级科创“塔尖重器”零的突破。

自2023年落户温岭,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仅用1年多时间,就集聚了100余名科创人员,开展20余款新机型的首台(套)研发、主力机型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工作,有力推动台州建设浙东工业母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助力浙江机床装备产业迈进高端。

“去年,我们争取到7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而2023年仅承担了1项国家级项目。今年年初,两位国家级人才明确表示将全职加入我们队伍。”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建伟笑道,“中心高端人才不断汇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我们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目前,部分技术已应用于实际生产。”

如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逐渐转化为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当前,台州依托“5+5+6”产业体系和“1+1+9”平台体系,加快产业创新提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深入推进,2024年台州市新入围全省重点实验室6家,居全省第四;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8家,居全省第二;新增省级国际合作载体基地2项,居全省第二。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台州立足民营制造业优势,深入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升级版,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去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1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9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33家。

1月17日12时7分,由台州湾新区吉利卫星超级工厂制造的浙江首颗海洋卫星——“蓝碳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了解,“蓝碳一号”卫星是浙江省第一颗海洋卫星,由吉利卫星超级工厂负责生产。作为全球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吉利卫星超级工厂具备年产500颗卫星的生产能力,能够实现日产1颗至2颗卫星,并将卫星制造成本降低约45%。2024年在轨交付卫星达23颗,在国内商业航天企业中居领先地位。

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台州的民营经济从制造业起步,产业百花齐放。大到卫星小到纽扣,台州民营企业个个身怀绝技,坚守主业,以专利产业化为支撑,深耕细分领域,以专破局、以精求强、以特立身,竞逐智造“新赛道”——

博锐生物研制出首款国产CD20抗体1类创新药,填补了我省单克隆抗体创新药空白;四兄绳业“深海系泊聚酯缆绳”实现全球领先和国产化替代;华海药业实现中国制剂产品出口美国市场零的突破,30余个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占有率位居前三……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近日,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自主缝制作业机器人系统研制与应用验证”项目启动会,标志着杰克科技从智能设备向人形机器人的转型升级。

如今,台州紧抓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

获2025年省“尖兵”“领雁”重大科技项目立项15项,数量居全省第四;入选省“两新”重大科技成果清单23项,立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79项;科技创新、“两重”等项目强力推进,9个省“千项万亿”科创强基项目完成投资23.59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达174.8%,居全省第二;入选2025年科创强基项目19个,占全省1/10……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日前,在天台县苍山产业集聚区内,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占地269亩的新厂区内,120多名工人正在为新设备“安家”,其中全球首创生物法生产工艺的新产品活性叶酸生产线最为吸睛。这一成果是台州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助力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多年前,圣达生物计划开发活性叶酸产品,彼时,浙江工业大学发酵工程研究所也在进行相关研究,双方立马达成合作意向。

“他们提供专业支持,我们负责产业化,大家各取所长,携手共进。”圣达生物总经理助理梁超说,校企合作研发活性叶酸项目耗时6年多,如今已实现中试生产,为产品量产铺就技术之路。

产学研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金钥匙”。近年来,台州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编制企业技术攻关需求图谱,组织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鼓励科创平台、高校在企业设立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让创新资源不断向企业集聚。

在校地合作的热潮推动下,台州产学研融合成果转化成绩斐然——

企业创新成果爆发。利欧、海德曼参与的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近五年最好成绩;2024年11月,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布,台州市共获省科学技术奖22项,创历史新高。

创新联合体加速组建。水晶光电、华海药业列入省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数量居全省并列第二;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涵盖“产学研用”的省项目型创新联合体。

市场化运行模式探新。台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导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实行“科技发展+产业孵化+产业园+基金”模式运行,目前已成立3亿元规模台州光电产业创业投资基金,4个实验室项目入驻。

专项资金支持强劲。台州学院、浙大台州研究院和彩虹无人机公司3家单位获中央引导资金900万元,数量居全省第四;全市共有2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金额1075万元,分别较上年提高40%、50%。

展望未来,台州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向着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作者:沈海珠

编辑:王潇莹

一审:符薇薇

二审:泮永翔

三审:黄元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