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崩了,A股周一要“跟跌”还是“独立行情”?

美股又双叒叕“跪了”!

北京时间4月4日晚,美股三大指数开盘直接“跳水”,纳指暴跌3.35%失守16000点,道指、标普500也双双创下2020年以来最大单周跌幅。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集体“膝盖斩”,特斯拉盘前暴跌7%,芯片股更是“血流成河”。这波“黑色星期五”直接让全球市场“抖三抖”——欧洲股市全线重挫,日经225指数跌破34000点,越南股市跌超6%。

A股周一开盘:低开没跑了,但“剧本”可能不一样

首先得承认,美股暴跌肯定会影响A股情绪,周一开盘大概率低开。毕竟全球市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尤其外资重仓的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板块可能承压。比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这些苹果供应链企业,周五已经被锤得“妈都不认”,周一可能继续“躺平”。

不过,A股的“剧本”可能和外围不太一样。从历史经验看,A股有时会走出独立行情,特别是当国内政策“兜底”时。比如4月3日A股低开后,上证指数一度翻红,消费、旅游等内需板块逆势走强,显示资金在规避关税风险。而且,中国央行刚开完金融稳定会议,明确要“筑牢金融稳定保障体系”,这相当于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两大板块要重点关注:科技股VS消费股

1. 科技股:超跌反弹or继续“吃药”?

美股科技股暴跌,A股的AI、半导体可能跟着“躺枪”。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反而是“捡便宜”的机会。比如科创综指近期调整幅度较大,部分硬科技企业估值已经回到历史低位。如果周一低开后有资金抄底,科技股可能出现技术性反弹。不过要注意,4月是年报和一季报密集披露期,业绩不及预期的高估值标的可能继续“暴雷”。

2. 消费股:政策“避风港”?

关税冲击下,内需板块反而成了“香饽饽”。4月3日,旅游、酒店餐饮、酿酒板块逆势上涨,贵州茅台盘中涨幅一度超2%。这背后是政策对消费的持续支持——央行刚刚上调消费贷额度,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降至3.15%,这可能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如果美股暴跌引发全球经济衰退担忧,消费股的防御属性会更受资金青睐。

北向资金动向:内资“抄底”VS外资“跑路”?

北向资金是A股的“风向标”。4月2日,北向资金净流出145亿元,但南向资金却疯狂扫货港股,单日净流入198.6亿港元。这说明内资在低位布局港股,而外资可能因关税风险撤离A股。不过,历史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单日流出不代表趋势,比如2024年4月26日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2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如果周一A股低开后,内资能接力“抄底”,市场可能快速企稳。

政策“王炸”:央行可能放大招?

周末的政策动向很关键。如果央行宣布降准降息,或者推出“平准基金”等稳市工具,A股可能直接“硬刚”外围冲击。抖音财经大V“李大霄”周末喊话:“央行表态要建立常态化稳市机制,这比什么都强!” 虽然他的观点常被调侃,但央行确实有能力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稳定市场。比如2024年11月,央行通过MLF超额续作4500亿元,直接推动A股反弹。

散户操作指南:“恐慌割肉”还是“逆向布局”?

1. 别急着割肉:A股低开后可能有急跌,但别在恐慌中“带血割肉”。历史上,2020年3月美股熔断时,A股低开高走,创业板指当天收涨1.84%。

2. 关注内需板块:旅游、消费、医药等内需板块受关税影响小,政策支持力度大,可能成为资金“避风港”。

3. 科技股“捡漏”需谨慎:如果打算抄底科技股,优先选择业绩确定性高、估值合理的标的,比如半导体设备、AI算力龙头。

总结:A股可能“低开高走”,但需警惕两大风险

1. 关税升级风险:如果特朗普继续加码关税,全球供应链可能进一步紊乱,出口依赖型行业(如电子、机械)将承压。

2. 业绩“暴雷”风险:4月是财报季,部分高估值科技股可能因业绩不及预期继续下跌。

总的来说,A股周一低开是大概率事件,但国内政策支持和内需韧性可能让市场“跌不深”。投资者不妨关注低开后的资金流向,尤其是消费和科技板块的分化机会。记住:别人恐慌时贪婪,别人贪婪时恐慌——这波操作,你敢不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2人参与, 2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